用户名:
密 码:
·您的购物车中有0件商品·
·请您登录查看详细·
东亚同文书院中国调查手稿丛刊(全二百册)
 
 
分享到:
编  著  者 香港正版全年资料免费大全 定价 120000.00
责任编辑 李强 ISBN 978-7-5013-5814-4
出版时间 2016-08-30 版次 B1
印刷时间 2016-08-30 印次 Y1
库存提示 有书 规格 精装,正16开,
丛  书  名  
所属分类 外文类影印图书
中图分类 K92
读者对象 广大读者
相关下载 图书文件下载(TXT)  目录附件下载
 
购买数量    
 
图书简介[ 滚动 - 展开 ]  
 
东亚同文书院是近代日本为培养“中国通”而开办的高等学校,该校从清末至1945年,每年派学生到中国各地进行调查,以调查报告书作为毕业论文,分别向日本外务省和军方呈送,前后持续40余年,总计派出4000余名日本学生分成近700个小组,足迹遍布中国各地,进行了卷地毯式的调查,形成调查报告千余份。这些调查使用了现代社会学、人类学的调查方法,持续时间、调查地域都超过“满铁”,调查报告极为详细,令研究者叹为观止。本次出版,以香港正版全年资料免费大全所藏的调查手稿为底本,系首次对外公布。手稿的时间跨度从1927年第24期生—1943年第40期生,包括将近2000名调查人员撰写的约1000本的旅行日志手稿和800余本的调查报告手稿。其中日志手稿远比后来整理的年度调查日志丰富,记录了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状态,比如军阀统治时期各地土匪猖獗情况,抗战时期学生从军见闻等;调查报告手稿内容未经过删减和筛查,保留了大量的涉密文献,记录了中国各地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细节,是研究民国史、中国社会史、经济史、地方史极为重要的资料。
 
目录[ 滚动 - 展开 ]  
 
第一册
昭和二年(1927)旅行日志(第二十四期生)
松代冏次 第一卷第一编 1
内田正喜 第一卷第二编 19
梶村正义 第一卷第三编 37
长谷川芳夫 第一卷第四编 151
若桑省三郎 第二卷第一编 243
栉部正晖 第二卷第二编 289
岩田良一 第二卷第三编 327
樱井平四郎 第二卷第四编 373
尾野四郎 第三卷第一编 445
南乡武定 第三卷第二编 581

第二册
昭和二年(1927)旅行日志(第二十四期生)
原口辉雄 第三卷第三编 1
吉川义博 第三卷第四编 53
隈部勇 第三卷第五编 145
西本喜兴世 第三卷第六编 173
平野博 第四卷第一编 221
芹泽赳夫 第四卷第二编 313
井上进 第四卷第三编 487
饭村满 第四卷第四编 547

第三册
昭和二年(1927)旅行日志(第二十四期生)
小室清志 第四卷第七编 1
渡边正吾 第四卷第八编 95
有吉正义 第五卷第一编 233
坪根一雄 第五卷第二编 333
斋藤久永 第五卷第三编 385
高次友惠 第五卷第四编 443
木村仁郎 第五卷第五编 511
长沼重辉 第六卷第一编 557
黑川凑 第六卷第二编 617

第四册
昭和二年(1927)旅行日志(第二十四期生)
千贺安太郎 第六卷第三编 1
汤口重寿 第六卷第四编 83
宫崎武雄 第六卷第五编 119
中村加治马 第七卷第一编 203
冈部俊雄 第七卷第二编 253
中岛监 第七卷第三编 303
大胁浩六郎 第八卷第一编 341
佐佐木安明 第八卷第二编 401

第五册
昭和二年(1927)旅行日志(第二十四期生)
秦仪三郎 第八卷第三编 1
筱崎昌平 第八卷第四编 131
林清人 第八卷第五编 219
松元贤太郎 第八卷第六编 289
矢野一郎 第八卷第七编 441
高田利德 第八卷第八编 521

第六册
昭和二年(1927)旅行日志(第二十四期生)
小林荣 第八卷第九编 1
赵桂显 第八卷十 85
竹味武雄 第八卷第十一编 161
浦上尚之 第八卷第十二编 235
马淵悦男 第八卷第十三编 261
横山安起 第九卷第一编 301
香川英史 第九卷第二编 385
深堀健一郎 第九卷第三编 461
和多田介英 第九卷第四编 561

第七册
昭和二年(1927)旅行日志(第二十四期生)
滨田祥太郎 第九卷第五编 1
石田武男 第九卷第六编 77
德山春宣 第九卷第七编 139
小岛正英 第十卷第一编 199
藤田良次 第十卷第二编 289
松田义雄 第十卷第三编 469
山本治 第十卷第四编 565

第八册
昭和二年(1927)旅行日志(第二十四期生)
瓦本胜利 第十卷第五编 1
木谷安熊 第十一卷第一编 87
宫胁小源太 第十一卷第二编 175
鎌田健吉 第十一卷第三编 329
冈田信一 第十一卷第四编 427
二井内泰彦 第十一卷第五编 497

第九册
昭和二年(1927)旅行日志(第二十四期生)
吉野金良 第十一卷第六编 1
上原真顺 第十二卷第一编 97
久留景三 第十二卷第二编 157
小山正延 第十二卷第六编 193
佐久间军治郎 第十二卷第七编 401
藤岛健一 第十三卷第一编 443
中尾威 第十三卷第三编 471
汤川武雄 第十三卷第四编 519
福田繁一 第十三卷第五编 548
古贺吾郎 第十三卷第六编 605
山田国太郎 第十三卷第七编 671

第十册
昭和三年(1928)旅行日志(第二十五期生)
金丸荣 第一卷第一编 1
楫数一 第一卷第二编 39
稻城胜 第一卷第五编 113
盐原长卫 第二卷第一编 153
和田喜一郎 第二卷第二编 241
新谷音二 第二卷第三编 385
百濑清沼 第二卷第四编 485
新村宽 第三卷第一编 549
佐藤治平 第三卷第二编 585
志田熏 第三卷第三编 621

第一一册
昭和三年(1928)旅行日志(第二十五期生)
大西槐三 第四卷第一编 1
大石义夫 第四卷第二编 43
酒家重好 第四卷第三编 83
石田博 第四卷第四编 121
上西园操 第五卷第一编 163
福井直 第五卷第二编 227
牧正勲 第五卷第三编 281
中村一雄 第六卷第一编 347
大坪英雄 第六卷第二编 385
门马订一郎 第六卷第三编 425
佐藤敏大 第六卷第四编 497
村上刚 第六卷第五编 555

第一二册
昭和三年(1928)旅行日志(第二十五期生)
津留直 第七卷第一编 1
寺田孙次 第七卷第二编 45
中仓伦平 第七卷第三编 91
寺崎佑义 第七卷第四编 141
小滨繁 第七卷第五编 185
原正一 第七卷第六编 227
稻川三郎 第八卷第一编 273
和田四郎 第八卷第二编 367
松田博 第八卷第三编 431
根岸忠素 第八卷第四编 493
长谷川几吉 第八卷第五编 571

第一三册
昭和三年(1928)旅行日志(第二十五期生)
奥村实 第八卷第六编 1
冈一弘 第八卷第七编 83
城台正 第九卷第一编 143
青木真澄 第九卷第二编 179
广濑清 第九卷第三编 235
伊藤善三 第九卷第四编 271
土屋弥之肋 第九卷第五编 343
安泽隆雄 第十卷第一编 455
土井三子雄 第十卷第二编 529

第一四册
昭和三年(1928)旅行日志(第二十五期生)
山本日出一郎 第十卷第三编 1
平山熊雄 第十卷第四编 197
志智新八郎 第十卷第五编 247
纳富政彦 第十一卷第一编 323
中原武雄 第十一卷第二编 377
鹤谷忠治 第十一卷第三编 427
长谷川静夫 第十一卷第四编 475

第一五册
昭和三年(1928)旅行日志(第二十五期生)
山口慎一 第十二卷第一编 1
日高清磨瑳 第十二卷第二编 19
中崎一之 第十二卷第三编 47
森本辰治 第十二卷第四编 93
佐佐木诚一 第十三卷第一编 187
小久保贞雄 第十三卷第二编 263
儿嶋真一郎 第十三卷第三编 335
永井宪平 第十三卷第四编 417
丹吴恒平 第十三卷第五编 521
河岛次马 第十四卷第一编 615
村上秋夫 第十四卷第二编 663

第一六册
昭和三年(1928)旅行日志(第二十五期生)
田中香苗 第十五卷第一编 1
金泽伍一 第十五卷第二编 55
芥川正夫 第十五卷第三编 99
小坪升三 第十五卷第四编 175
引原二郎 第十五卷第五编 243
吉田金四郎 第十五卷第六编 310
太宰守 第十五卷第七编 397
百枝辰男 第一卷 436
昭和四年(1929)旅行日志(第二十六期生)
桥口有恒 第二卷 479
上村清记 第三卷 513
本多彦次 第四卷 627

第一七册
昭和四年(1929)旅行日志(第二十六期生)
矢尾胜治 第五卷 1
中尾义男 第六卷 93
斋藤晖夫 第七卷 163
大工原亮 第八卷 269
林田诚一 第九卷 335
中下魁平 第十卷 409
江口涉 第十一卷 517
福冈英明 第十二卷 549
田中玲珑 第十三卷 585

第一八册
昭和四年(1929)旅行日志(第二十六期生)
西里龙夫 第十四卷 1
胜川秀夫 第十五卷 69
森口辛藏 第十六卷 123
木岛清道 第十七卷 271
上田骏 第十八卷 347
高桥龙夫 第十九卷 447
武川信佐 第二十卷 537

第一九册
昭和四年(1929)旅行日志(第二十六期生)
大久保英久 第二十一卷 1
寺崎修三 第二十二卷 65
永岛良一 第二十三卷 149
藤原升 第二十四卷 207
山本米雄 第二十五卷 253
福满笃 第二十六卷 317
三宅勋 第二十七卷 353
岩桥竹二 第二十八卷 427
长友利雄 第二十九卷 473
栗林铁男 第三十卷 541

第二〇册
昭和四年(1929)旅行日志(第二十六期生)
二川熏 第三十一卷 1
长谷川劝 第三十二卷 175
重松敏夫 第三十三卷 263
石田武夫 第三十四卷 407
横井幸重 第三十五卷 483
茂木有祯 第三十六卷 533

第二一册
昭和四年(1929)旅行日志(第二十六期生)
若宫二郎 第三十九卷 1
牧野清 第四十卷 77
前田増三 第四十一卷 147
宫野茂邦 第四十二卷 235
石田七郎 第四十三卷 289
川濑徳男 第四十四卷 359
佐多直丸 第四十五卷 427
村松彰 第四十六卷 477
吴鹰之助 第四十七卷 573

第二二册
昭和四年(1929)旅行日志(第二十六期生)
法林一麿 第四十八卷 1
萩原藏六 第四十九卷 125
高松义雄 第五十卷 149
林茂治 第五十一卷 225
榎原徳之郎 第五十二卷 283
西村刚夫 第五十三卷 345
前岛岩男 第五十四卷 433
伊东敏雄 第五十五卷 471
桥本伊津美 第五十六卷 553

第二三册
昭和四年(1929)旅行日志(第二十六期生)
河野七郎 第五十七卷 1
伊藤正己 第五十八卷 67
安武太郎 第五十九卷 145
村部和义 第六十卷 189
井上荣太郎 第六十一卷 251
竹内喜久雄 第六十二卷 293
中岛荣夫 第六十三卷 389
田路章 第六十四卷 449

第二四册
昭和四年(1929)旅行日志(第二十六期生)
小幡广士 第六十五卷 1
土田增夫 第六十六卷 57
宫泽敞七 第六十八卷 137
山下长次郎 第六十九卷 203
小山田繁 第七十卷 353
松井幸人 第七十一卷 397
小田健三郎 第七十二卷 435
久保宝次 第七十三卷 503
宇田政雄 第七十四卷 561

第二五册
昭和四年(1929)旅行日志(第二十六期生)
印牧真一 第七十五卷 1
梶原英三 第七十六卷 141
尾崎庄太郎 第七十七卷 269
冈野八太郎 第七十八卷 397
神河章三郎 第七十九卷 465

第二六册
昭和四年(1929)旅行日志(第二十六期生)
尾仲嘉助 第八十卷 1
井上宗亲 第八十一卷 81
泷口义精 第八十二卷 187
鸟山勉 第八十三卷 247
田岛清三郎 第八十四卷 321
昭和五年(1930)旅行日志(第二十七期生)
清川濑 第一卷 371
神谷清助 第二卷 401
下川贤 第六卷 429
加藤隆徳 第七卷 515


第二七册
昭和五年(1930)旅行日志(第二十七期生)
保科尚卫 第八卷 1
村上重义 第九卷 33
兼松胜 第十卷 77
大平孝 第十一卷 247
菅一弘 第十二卷 323
真柄富治 第十三卷 361
村井美喜雄 第十四卷 483
小西勇 第十五卷 531

第二八册
昭和五年(1930)旅行日志(第二十七期生)
江下清一 第十六卷 1
古䉤盛三 第十七卷 177
田中守造 第十八卷 301
神棒真幸 第十九卷 347
岩尾正利 第二十卷 381
竹田已则 第二十一卷 429
田村三郎 第二十二卷 475
涉川悌美 第二十三卷 527
长田阳一 第二十四卷 569
后藤隆三 第二十五卷 607

第二九册
昭和五年(1930)旅行日志(第二十七期生)
今泉正民 第二十六卷 1
水沼博 第二十七卷 139
竹冈彦次郎 第二十八卷 191
前田进 第二十九卷 285
中岛弘 第三十卷 331
町野大辅 第三十一卷 449
渕边元广 第三十二卷 485
池田静夫 第三十三卷 517
徳冈照 第三十四卷 631

第三〇册
昭和五年(1930)旅行日志(第二十七期生)
成田英一 第三十五卷 1
中滨三郎 第三十六卷 49
宇敷正章 第三十七卷 261
福山寿 第三十八卷 365
伴重雄 第三十九卷 417
楠本一夫 第四十卷 449
山下一 第四十一卷 553
山中秀宣 第四十二卷 623

第三一册
昭和五年(1930)旅行日志(第二十七期生)
柿田琢磨 第四十三卷 1
贵堂贞之 第四十四卷 51
牛岛俊作 第四十五卷 107
天野治邦 第四十六卷 173
熊谷林之助 第四十七卷 211
岛津真三郎 第四十八卷 243

第三二册
昭和五年(1930)旅行日志(第二十七期生)
坂口久 第四十九卷 1
伏屋干男 第五十卷 59
村田季雄 第五十一卷 93
吉冈四郎 第五十二卷 173
北村重英 第五十三卷 221
鹈饲藤一郎 第五十四卷 351
左近允武夫 第五十五卷 399
浦敏郎 第五十六卷 441
桥本义雄 第五十七卷 483
数村吉之助 第五十八卷 615

第三三册
昭和五年(1930)旅行日志(第二十七期生)
根岸孝彦 第五十九卷 1
田添正嗣 第六十卷 113
池江善治 第六十一卷 225
山崎长五郎 第六十二卷 287
冈村贞一 第六十三卷 415
村山达太郎 第六十四卷 479
青山清 第六十五卷 499
大屋保义 第六十六卷 555
渡部修三 第六十七卷 599

第三四册
昭和五年(1930)旅行日志(第二十七期生)
中马靖友 第六十八卷 1
中崎强 第六十九卷 67
芝国重 第七十卷 103
泽登誉 第七十一卷 149
桑岛泰雄 第七十二卷 281
梅田洁 第七十三卷 347
久重四郎 第七十四卷 387
蜂谷贞雄 第七十五卷 415
永安文三 第七十六卷 481
陈济昌 第七十七卷 519
小林钞 第七十八卷 571

第三五册
昭和五年(1930)旅行日志(第二十七期生)
森田藤治 第七十九卷 1
市川信治 第八十卷 77
原桥佑吉 第八十一卷 163
吉田九郎 第八十二卷 195
长谷川信吉 第八十三卷 247
金田一郎 第八十四卷 357
鎌田龙男 第八十五卷 513
元木数雄 第八十六卷 573

第三六册
昭和五年(1930)旅行日志(第二十七期生)
高桥宏 第八十七卷 1
友添健策 第八十八卷 33
昭和六年(1931)旅行日志(第二十八期生)
横田芳郎宇 垚多命英 森山宣夫 第一卷 127
三木善吉 山口正助 石崎光 草野丰 诸富好一 高桥武雄 第二卷 167
南方嘉一郎 青木修二 奥村荣 坪川荣吉 第三卷 271
妻木正三 原口五郎 若林一郎 安念信弘 白井金弥 第四卷 355
木场顺平 桥本喜久哉 吉冈直 第五卷 403
岩田由一 关家三男 庄子勇之助 第六卷 459
岩下辉夫 石田幸三郎 石桥春男 长谷川稔 门井博 第七、八卷 515
五岛利一 第九卷 617

第三七册
昭和六年(1931)旅行日志(第二十八期生)
五十岚利贞 大桥贞夫 田中辰一 宇野正四 远藤进 第十卷 1
堀川静 若林犹 土屋进 重富勘吾 伊藤太 151
土谷庄八郎 第十五卷 213
[白川俊三 冈本丰 上野宏 野中义雄 安达郁太郎] 第十六卷 251
冈部善修 铃木秋义 浅野修 藤田熏 田中纯爱 第十七卷 295
小岛桂吾 坂井佳彦 二村文彦 平野和夫 第十八卷 385
宫原丰 三好宏 滨中隆昌 井口保夫 第十九卷 439
高桥房男 紫崎章雄 本田祥三 西由五郎 第二十卷 529
佐藤贞司 土井正美 第二十一卷 605
小岛诚 正林秀夫 加藤和夫 第二十二卷 631


第三八册
昭和六年(1931)旅行日志(第二十八期生)
桥本纲雄 藏居良造 第二十三卷 1
昭和七年(1932)旅行日志(第二十九期生)
稻叶幸卫 第一卷 117
田中一男 第二卷 227
岩松武 土屋定国 第三卷 363
矶西英次 第四卷 591

第三九册
昭和七年(1932)旅行日志(第二十九期生)
国泽德满 第五卷 1
山崎正夫 第六卷 143
古野融 第七卷 287
亁次郎 第八卷 371
长谷川光雄 第九卷 519

第四〇册
昭和七年(1932)旅行日志(第二十九期生)
神谷龙男 第十卷 1
内海忠胜 第十一卷 73
寿冈良 第十二卷 207
高须贺恒重 第十三卷 401
大岛尚次 第十四卷 541

第四一册
昭和七年(1932)旅行日志(第二十九期生)
村井芳卫 第十六卷 1
冈田卓穂 第十七卷 159
米仓俊太郎 第十八卷 263
佐藤义夫 第十九卷 371
广川缝之助 第二十卷 473
河内亮 第二十三卷 595

第四二册
昭和七年(1932)旅行日志(第二十九期生)
森小八郎 第二十四卷 1
田口末雄 第二十七卷 101
中西信一 第二十八卷 203
高根一显 第三十卷 355
手冢操 第三十一卷 499
小原一 第三十二卷 573

第四三册
昭和七年(1932)旅行日志(第二十九期生)
田中聪介 第三十三卷 1
田中政治 第三十四卷 149

第四四册
昭和七年(1932)旅行日志(第二十九期生)
竹田芳广 第三十六卷 1
大坪隆平 第三十七卷 47
中山清一 第三十八卷 139
原平八郎 第三十九卷 261
永井博 第四十卷 373
伊达茂 第四十一卷 451
绪方秀夫 第四十四卷 551

第四五册
昭和七年(1932)旅行日志(第二十九期生)
田实岩 第四十五卷 1
金子曜太郎 第四十六卷 143
中山高 第四十七卷 259
百百增次郎 第四十八卷 403
萩原静雄 第四十九卷 493

第四六册
昭和七年(1932)旅行日志(第二十九期生)
松泽四郎 第五十卷 1
桑岛信一 第五十一卷 63
福田清 第五十三卷 127
山本清次郎 第五十五卷 189
甲斐治义 第五十六卷 335
高木荒助 第五十七卷 469

第四七册
昭和七年(1932)旅行日志(第二十九期生)
樱川影雄 第五十九卷 1
田子义夫 第六十卷 225
米泽茂夫 第六十一卷 345
濑川英助 第六十二卷 495
吉冈常利 第六十三卷 537

第四八册
昭和七年(1932)旅行日志(第二十九期生)
井上正彦 第六十四卷 1
平松文敬 第六十六卷 55
山名正孝 第六十七卷 183
森田重猪 第六十九卷 229
小野寿恵夫 第七十卷 359
中岛有吉 第七十一卷 423
稻垣信行 第七十二卷 511
鹿岛满周 第七十三卷 637

第四九册
昭和七年(1932)旅行日志(第二十九期生)
枝村荣 第七十四卷 1
多田六右卫门 第七十七卷 81
昭和八年(1933)旅行日志(第三十期生)
山田政勇 马场伊助 山下保雄 第一卷 171
井召易男 竹内照夫 第二卷 183
中岛浩 清利孝德 第三卷 213
安藤胜 野口孝行 与田诚二 第五卷 239
信原信 生云忠 第六卷 257
迫田司 近藤与久 山本臣 第七卷 271
新崎盛良 加藤雄一郎 第九卷 279
泉喜一郎 林忠四郎 森本清治 第十卷 301
高石茂利 熊野茂次 第十二卷 323
胜田一夫 城繁雄 吉田藤一 第十四卷 353
冢原房生 志波正男 第十五卷 373
高谷靖辅 堀内健吾 干佑示 第十六卷 403
中村弘 永友灵 第十九卷 417
替地大三 前田睦夫 甲斐重良 第二十卷 433
秋山洋造 松田亨 森藏之助 第二十二卷 445
阿部胜正 俵阿部 第二十五卷 465
及川诚 千枝陆郎 佐藤金藏 第二十七卷 511
昭和九年(1934)旅行日志(第三十一期生)
三宅静一郎 芝崎正昭 小川登夫 第一卷 535

第五〇册
昭和九年(1934)旅行日志(第三十一期生)
高桥钦次郎 筱仓良雄 雪本新吉 第二卷 1
原喜平 长博 冢田喜文 山田喜代市 第三卷 271
栗田五郎 广田恒雄 坂井义雄 第四卷 417
上原正 松岛荣美雄 第五卷 427
岩桥诚 北泽寅次郎 第六卷 529
滨田清人 冈山秀臣 第七卷 641

第五一册
昭和九年(1934)旅行日志(第三十一期生)
堀本泰造 美和映二郎 第八卷 1
佐治好郎 加藤诚一 柴崎胜太郎 第九卷 95
桥迫实 清田武 第十卷 113
由井文人 永谷仁一 雨宫芳夫 第十一卷 133
为藤阳次郎 谷弥七 第十二卷 167
胜守仙次 内田义雄 第十三卷 197
松井成德 小松守司 第十四卷 213
德野外志男 津田一男 第十五卷 243
下村明信 中山昌生 稻富正男 第十六卷 263
黑田正明 矶川武夫 第十七卷 285
河原畑一美 羽立实夫 第十八卷 315
原武雄 浅野德太郎 富冈康 第十九卷 331
森冈昌利 吉田幸一 第二十卷 351
小森藤雄 中川义信 第二十一卷 405
染矢春雄 萩野康治 第二十二卷 465
宫内信武 藤本俊策 第二十三卷 477
奥田重信 白石博 第二十五卷 495
三浦计太郎 中井川信雄 重松保德 第二十六卷 549
昭和十年(1935)旅行日志(第三十二期生)
本多实 佐藤隆保 雄城要 第一卷 557
田原竹市 下柳田英造 第二卷 567
芝宽 角田次郎 冈秀雄 第三卷 597
福田克美 第四卷 617
服部文彦 第四卷 635
久保田重男 雨宫治良 第五卷 651
柴田浩嗣 马场三郎 渡边次郎 第六卷 667
植原了 中垣晋治 第七卷 687
黑江道夫 栗坂健一 第八卷 695

第五二册
昭和十年(1935)旅行日志(第三十二期生)
饭野雄吉 林田彻 中西亨 第九卷 1
三木义雄 木下勇 第十卷 93
多田作四郎 出口将夫 第十一卷 223
岩满兴三 冈田朝雄 第十二卷 305
小野崎通健 菊胜 第十三卷 391
松永勉 田中孝二 太田良佑 第十四卷 459
栋元荣次 日高辉雄 第十五卷 581

第五三册
昭和十年(1935)旅行日志(第三十二期生)
冈本勇 室屋光义 济木健次 第十六卷 1
面宽仁 田代正文 西山进 平田正三 第十七卷 91
竹内信夫 小森朴郎 平井透 第十九卷 171
桥口兵一 村井和夫 鹤谷正雄 第二十卷 259
昭和十三年(1938)旅行日志(第三十五期生)
狄下利明 渡边健治 华北第一班 331
横尾幸隆 本土敏夫 田浦正成 华北第二班 343
细川正直 细萱元四郎 华北第三班 365
内坂旌旗 上野善臣 望月今朝男 小川弘一 华北第四班 375
新行内义兄 八木友爱 华北第五班 391
今里明 滨田守保 华北第六班 401
松村甫 吉田健二 华中第二班(昆山) 413
翠田实 田村忠 河合一男 华中第三班(苏州) 435
谷本诚 冈田米作 松元达雄 华中第四班(江阴) 443
井上喜三郎 小林安正 户部茂 华中第五班(常熟) 459
西本礼三 穴泽健二 华中第六班(丹阳) 487
山口左熊 佐藤照胜 玉井三郎 华中第七班(镇江) 499
小泉清一 桥口正行 村田久雄 华中第八班(吴江) 539
高濑铁雄 小谷稔 佐野三治郎 栗田定吾 华中第九班(常州) 565
佐原元一 原田丰作 马场隆 华中第十班(无锡) 581
河野武彦 鸦田藤太郎 简昆田 华中第十二班(南京) 619
秦省吾 小野庄太郎 华中第十三班(芜湖) 635

第五四册
昭和十三年(1938)旅行日志(第三十五期生)
濑户谦 妻木辰男 华中第十四班(青浦) 1
田中康稔 北野定雄 牛岛俊吉 村冈侃 鸟田满穗 华中第十五班(松江) 11
青井正新 宫永善二 德田计资 华中第十六班(嘉兴) 29
铃木厉吉 后藤文治 芹泽五郎 深堀宽 吉贺俊亮 华中第十九班(杭州) 51
梅原和夫 田中彻雄 神边开治 河岛恒夫 香港班 65
北川林男 高桥立太 五十川统 河田要一 古谷铁卫 增崎依正 马来班 93
坂下惣平 前田五郎 松原理一 中村源吉 滨和夫 暹罗班 109
昭和十四年(1939)旅行日志(第三十六期生)
冈幸雄 河北第一班 119
高桥克明 河北第一班 165
角田三郎 河北第一班 201
广末治男 河北第二班 235
明野义夫 河北第二班 255
佃正道 河北第二班 291
仲俣秋夫 蒙疆班 317
伊东重美 蒙疆班 347
樱井善一 蒙疆班 373
房野博 蒙疆班 411
大泽康男 蒙疆班 441
浅川典生 蒙疆班 461
宇野善藏 蒙疆班 479
南恭辅 蒙疆班 507
山口胜之 山东班 541
田所善良 山东班 573
浅山益生 山东班 599

第五五册
昭和十四年(1939)旅行日志(第三十六期生)
田中多四郎 山东班 1
宫静夫 山东班 37
新野岩男 山东班 63
原丰平 山东班 89
汤下良 山西班 113
津波古充诚 山西班 157
冈岛永藏 山西班 175
中泽多贺夫 山西班 223
石川久 山西班 269
若槻英敏 山西班 317
水野义德 山西班 363
安田秀三 山西班 429
安藤武治 察哈尔班 467
深泽治平 察哈尔班 491
尾见博已 察哈尔班 521
近幸一郎 苏州班 555
前田孝 589
古郝正义 江苏班613

第五六册
昭和十四年(1939)旅行日志(第三十六期生)
春名和雄 南通班 1
奥田隆 南通班 33
池田安正 扬州班 57
名仓光三 扬州班 97
冈崎岩 扬州班 127
柚木弘久 徐州海州班 161
井唯信彦 徐州海州班 209
松田正人 徐州海州班 247
河野龙雄 徐州海州班 271
今村一郎 安徽班 291
前川利雄 安徽班 329
秋山安正 安徽班 365
松野稔 江西班 413
树野阪治 江西班 491
井上博治 汉口班 543
野田久太郎 汉口班 561
市村克孝 湖北班 577
古贺六郎 湖北班 599
光冈义男 湖北班 625

第五七册
昭和十四年(1939)旅行日志(第三十六期生)
江渊熏 湖北班 1
松尾勇夫 岳阳班 29
水野安一 岳阳班 57
山本尚长 岳阳班 81
佐藤熙喜 岳阳班 155
吉田忠 岳阳班 193
西村升 厦门班 217
今西照男 广东班 239
川口守亲 广东班 271
鹿毛政人 广东班 309
冈正住 广东班 373
西村敏雄 广东班 395
土本邦雄 广东班 421
高相武彦 广东班 449
古市清 广东班 497
田尻亲种 广东班 527
后藤胜一 海南岛班 551

第五八册
昭和十四年(1939)旅行日志(第三十六期生)
下条义克 香港班 1
中山一三 香港班 85
宫原正四郎 香港班 111
堀深 香港班 133
田坂三雄 香港班 161
林正秋 香港班 197
下垣内正典 香港班 223
横川武 香港班 257
大峡一男 香港班 291
田坂领甫 香港班 317
冈田晃 大久保泰 坂东熏 法属印度支那班 345
田中信隆 河合祝男 松尾松一郎 村冈正三 暹罗班 409
中辉雄 菲律宾班 445
松井端 菲律宾班 459
冈岛正 菲律宾班 485
松木鹫 土手年松 富冈健次 鸭泽二郎 菲律宾班 517
丹田四郎 马来班 555
小林保 海峡殖民地班 613
岩间正雄 上野阳 海峡殖民地班 645
长田宪一 海峡殖民地班 689

第五九册
昭和十五年(1940)旅行日志(第三十七期生)
崔春甲 河北省第一班 1
佐古广利 河北省第一班 35
今泉阳男 河北省第一班 53
金井正次 河北省第一班 61
风间金丸 河北省第一班 91
日野原朝典 河北省第二班 115
斋藤保夫 河北省第二班 145
阿部善种 河北省第二班 163
杉本要吉 河北省第二班 207
蜂巢一郎 河北省第二班 253
矢田民雄 河北省第二班 271
松坂贤 山西省第一班 359
柴田武夫 山西省第一班 403
多贺重孝 山西省第一班 421
马场晃 山西省第一班 446
平田文次 山西省第二班 467
村井光三 山西省第二班 497
古贺久生 山西省第二班 527
绪方正己 山东省班 557
前山博延 山东省班 579
柳内滋 山东省班 593

第六〇册
昭和十五年(1940)旅行日志(第三十七期生)
加藤咨郎 绥远省班 1
江藤茂树 绥远省班 47
吉田善次 绥远省班 75
八木了彦 绥远省班 125
立花正平 浙江省班 165
加藤大助 浙江省班 195
石崎三郎 浙江省班 219
今村俊一 浙江省班 247
宫木得行 浙江省班 279
山崎秀一 福建省班 299
小竹忠夫 福建省班 315
藤原龙男 福建省班 337
小久保郁郎 福建省班 347
寻木慎一郎 长江流域第一班 361
松浦春男 长江流域第一班 385
平田刚 长江流域第二班 415
井原雄治 长江流域第二班 447
森口熏 长江流域第二班 465
井上道高 长江流域第二班 499
斋藤信幸 长江流域第二班 545
西山泰元 长江流域第三班 569
吉村健次 长江流域第三班 587
吉本正男 长江流域第三班 619
前田知徳 长江流域第三班 651

第六一册
昭和十五年(1940)旅行日志(第三十七期生)
望月伸佐 长江流域第四班 1
安藤公一 长江流域第四班 23
深堀吉郎 长江流域第四班 53
森博民 长江流域第五班 71
儿岛驹吉 长江流域第五班 99
横井秀信 长江流域第五班 119
宫胁弥七 长江流域第六班 145
佐藤升平 长江流域第六班 169
田坂丰 长江流域第七班 189
田原势典 长江流域第七班 229
上野有造 长江流域第八班 255
芦泽实 长江流域第八班 281
中村文雄 长江流域第八班 309
上原礼次郎 长江流域第九班 337
浅野荣市 长江流域第九班 355
竹内馨 长江流域第十班 369
佐藤勇 长江流域第十班 413
清水广 长江流域第十班 435
宫泽宏 长江流域第十班 489
田中专正 长江流域第十一班 507
大森创造 长江流域第十一班 535
守屋联平 长江流域第十一班 571

第六二册
昭和十五年(1940)旅行日志(第三十七期生)
森茂树 广东省第一班 1
浦亮平 广东省第一班 53
谷本忍 广东省第一班 77
大森肆彦 广东省第一班 99
竹内俊夫 广东省第一班 215
冈崎俊广 广东省第一班 301
开田正雄 广东省第二班 319
坂本正明 广东省第二班 343
三苫收 广东省第二班 397
藤春敬三 广东省第二班 413
泷田实 广东省第三班 459
山元静夫 广东省第三班 501
宫野静夫 广东省第三班 549
奈良冈弘 海南岛第一班 569
仲田茂 海南岛第一班 607
山田正纯 海南岛第一班 645

第六三册
昭和十五年(1940)旅行日志(第三十七期生)
佐藤入实 海南岛第二班 1
村上通夫 海南岛第三班 43
柏村久雄 海南岛第四班 73
百濑竹男 海南岛第四班 115
赤堀清 澳门班 223
户田拓二 澳门班 263
永野羊男 澳门班 301
昭和十六年(1941)旅行日志(第三十八期生)
牛岛辰雄 第一班(河北) 349
山根良男 第一班(河北) 391
稻野达郎 第一班(河北) 409
大森茂 第一班(河北) 459
小岛宗雄 第二班(河北) 489
森胁优登 第二班(河北) 519
松元镇夫 第二班(河北) 537
森精市 第三班(山西) 563
荒木茂 第三班(山西) 599
奥野重雄 第三班(山西) 633

第六四册
昭和十六年(1941)旅行日志(第三十八期生)
高桥克夫 第四班(山西) 1
有野芳郎 第四班(山西) 47
藏冈习志 第四班(山西) 85
樋藤军二 第五班(山东) 103
木村正三 第五班(山东) 115
坂井一 第五班(山东) 143
永江和夫 第六班(山东) 169
山本君平 第六班(山东) 209
冈田孝之 第六班(山东) 233
秋贞健一 第七班(蒙疆) 259
山田公太郎 第七班(蒙疆) 279
松元浩一 第七班(蒙疆) 303
中条康彰 第八班(蒙疆) 337
尾藤升 第八班(蒙疆) 359
白井秀夫 第八班(蒙疆) 383
山本隆 第九班(江苏) 405
冈幸雄 第九班(江苏) 433
山谷俦 第九班(江苏) 455
久保田太郎 第九班(江苏) 471
泷石彰一 第九班(江苏) 485
山田顺造 第十班(江苏) 501
铃木隆康 第十班(江苏) 529
石崎昌雄 第十一班(江苏) 555
道旗林三郎 第十一班(江苏) 603
铃木信 第十一班(江苏) 615

第六五册
昭和十六年(1941)旅行日志(第三十八期生)
新井宝雄 第十二班(浙江) 1
武藤义一 第十二班(浙江) 21
小林三郎 第十三班(安徽) 45
山崎正春 第十三班(安徽) 67
笠坊乙彦 第十三班(安徽) 101
泉泽尚太郎 第十四班(江西) 115
河本忠雄 第十四班(江西) 157
尾形明 第十四班(江西) 189
荒木勇 第十五班(江西) 221
工藤良宪 第十五班(江西) 267
白子三郎 第十五班(江西) 301
大胁秀次 第十六班(江西) 327
清水健次郎 第十六班(江西) 355
松元正 第十六班(江西) 377
宫原一 第十六班(江西) 439
岩本隆夫 第十七班(湖北) 465
加藤幸男 第十七班(湖北) 501
前泽吉卫 第十七班(湖北) 527
松下京平 第十七班(湖北) 563
平井勉 第十八班(湖北) 575
青木繁男 第十八班(湖北) 607

第六六册
昭和十六年(1941)旅行日志(第三十八期生)
荻原义久 第十九班(湖北) 1
青柳星美 第十九班(湖北) 33
小泽润一郎 第十九班(湖北) 63
宫坂喜雄 第二十班(湖北) 79
三枝重雄 第二十班(湖北) 117
友野裕 第二十班(湖北) 137
安藤健吉 第二十班(湖北) 171
桥本清 第二十班(湖北) 201
洼田元次郎 第二十一班(湖北) 229
松崎茂夫 第二十一班(湖北) 261
井上俊一郎 第二十一班(湖北) 303
青山贡 第二十一班(湖北) 353
山下伸二郎 第二十一班(湖北) 381
殿冢隆治 第二十二班(湖南) 415
田尻泰正 第二十三班(福建) 445
细丰治 第二十三班(福建) 497
丸田庆一 第二十三班(福建) 525
伏木清吉 第二十三班(福建) 553
皿谷伊势男 第二十四班(福建) 577

第六七册
昭和十六年(1941)旅行日志(第三十八期生)
川口金三 第二十四班(福建) 1
高田武 第二十四班(福建) 43
藤原敏夫 第二十五班(福建) 57
冈部贤一 第二十五班(福建) 101
高屋孝之 第二十六班(广东)
三上量三郎 第二十六班(广东) 159
阿部博光 第二十六班(广东) 175
西村正介 第二十七班(广东) 211
木田弥三旺 第二十七班(广东) 225
白柳义一 第二十七班(广东) 247
鹿又秀一 第二十八班(广东) 273
池田阳二郎 第二十八班(广东) 295
新角俶郎 第二十八班(广东) 307
本乡正雄 第二十九班(广东) 321
纲木正昌 第二十九班(广东) 365
山领康夫 第三十班(广东) 391
中岛秀孝 第三十班(广东) 435
山口荣 第三十班(广东) 459
上野慎一 第三十一班(广东) 493
国吉勲 第三十一班(广东) 519
北原笔吉 第三十一班(广东) 545

第六八册
昭和十七年(1942)旅行日志(第三十九期生)
奥田隆春 第一班(蒙疆) 1
高桥升治 第一班(蒙疆) 43
黑木正吉 第一班(蒙疆) 63
佐藤泰司 第二班(蒙疆) 91
高田宣夫 第二班(蒙疆) 121
大岛新吾 第二班(蒙疆) 151
坂下雅章 第二班(蒙疆) 167
松原一夫 第三班(蒙疆) 195
野村智一 第三班(蒙疆) 241
斋藤博 第三班(蒙疆) 283
泷泽哲雄 第三班(蒙疆) 335
秋元伸一 第四班(蒙疆、北京) 367
吉田倬三 第四班(蒙疆、北京) 401
大江胜 第四班(蒙疆、北京) 429
中村辉美 第四班(蒙疆、北京) 463
山田尚 第五班(太原) 497
高桥嘉夫 第五班(太原) 537
永井康吉 第五班(太原) 587
石桥申雄 第五班(太原) 641

第六九册
昭和十七年(1942)旅行日志(第三十九期生)
日野茂树 第六班(太原) 1
内丸五典 第六班(太原) 29
小野良章 第六班(太原) 73
宇佐美和彦 第六班(太原) 117
松城弘 第七班(太原、北京) 129
田沼菊弥 第七班(太原、北京) 141
立见章三 第七班(太原、北京) 175
德永速美 第七班(太原、北京) 223
斋藤忠夫 第七班(太原、北京) 243
福田经 第七班(太原、北京) 289
高宫敬 第八班(石门) 351
富田定 第八班(石门) 367
平木义高 第八班(石门) 387
石丸俊雄 第九班(石门) 411
沟上庆治 第九班(石门) 431
真下九五雄 第九班(石门) 449
阿部弘 第十班(北京) 465
松山升 第十班(北京) 495
坂本浩 第十班(北京) 551

第七〇册
昭和十七年(1942)旅行日志(第三十九期生)
唐川博 第十一班(北京) 1
西泽信男 第十一班(北京) 39
丝谷礼辅 第十二班(北京) 83
凑保 第十二班(北京) 117
宗方健二郎 第十二班(北京) 145
金丸一夫 第十二班(北京) 187
广长敬太郎 第十三班(北京) 227
杉山恭卫 第十三班(北京) 255
山田静雄 第十三班(北京) 299
横田文真 第十三班(北京) 323
大久保启三 第十三班(北京) 363
鹈饲达哉 第十三班(北京) 389
芹泽五郎 第十四班(通州) 421
内仓三郎 第十四班(通州) 449
小岛和雄 第十四班(通州) 475
石丸岩夫 第十五班(北京、天津) 517
松尾七郎 第十五班(北京、天津) 563
铃木吉之 第十五班(北京、天津) 597
久保彻之 第十五班(北京、天津) 617

第七一册
昭和十七年(1942)旅行日志(第三十九期生)
藤森正岁 第十六班(天津) 1
斋藤增雄 第十六班(天津) 29
长坂毅 第十六班(天津) 57
小林淑人 第十七班(济南、天津) 95
北出太良 第十七班(济南、天津) 131
野上正 第十七班(济南、天津) 175
濑户真夫 第十七班(济南、天津) 205
加藤通夫 第十八班(天津、杭州、北京) 241
大村弘 第十八班(天津、杭州、北京) 277
内田元三 第十八班(天津、杭州、北京) 307
樱田治平 第十九班(芝罘) 333
碓水纯男 第十九班(芝罘) 355
信元安贞 第十九班(芝罘) 373
渡边卓郎 第二十班(开封) 399
冈秀彦 第二十班(开封) 433
太田松男 第二十一班(安庆) 463
东辉夫 第二十一班(安庆) 479
蜷木定辉 第二十一班(安庆) 497
宫岛英三 第二十一班(安庆) 515
铃木良介 第二十二班(汉口) 521
大森史郎 第二十二班(汉口) 563

第七二册
昭和十七年(1942)旅行日志(第三十九期生)
安藤资郎 第二十三班(汉口) 1
绪方正义 第二十三班(汉口) 43
村田裕彦 第二十三班(汉口) 93
守田忠夫 第二十四班(汉口、九江) 143
高仓授 第二十四班(汉口、九江) 189
中川胜 第二十四班(汉口、九江) 223
濑口政孝 第二十四班(汉口、九江) 253
阿久津房治 第二十五班(北京、苏州) 293
小野桂 第二十五班(北京、苏州) 339
门田功 第二十五班(北京、苏州) 387
百濑源 第二十六班(苏州、蚌埠) 411
秋山征士 第二十六班(苏州、蚌埠) 447
田中市松 第二十六班(苏州、蚌埠) 477
佐伯朝春 第二十七班(南京、汉口) 519
玉村三夫 第二十七班(南京、汉口) 559

第七三册
昭和十七年(1942)旅行日志(第三十九期生)
岩尾谆一 第二十八班(苏州、无锡、南京) 1
堀口博国 第二十八班(苏州、无锡、南京) 31
北村清八郎 第二十八班(苏州、无锡、南京) 49
清野幸雄 第二十八班(苏州、无锡、南京) 65
宇佐忠人 第二十九班(无锡) 83
楠井晃 第二十九班(无锡) 101
柳田与平次 第三十班(苏州) 121
薄叶行雄 第三十班(苏州) 143
清弘正己 第三十班(苏州) 169
滨岛晓 第三十班(苏州) 187
贺来扬子郎 第三十一班(宁波) 217
马殿幸次郎 第三十一班(宁波) 253
今田章 第三十二班(杭州、汉口) 275
藤村正辉 第三十二班(杭州、汉口) 305
绵引喜之 第三十二班(杭州、汉口) 325
亁正己 第三十三班(杭州、苏州、北京) 375
驹井辉男 第三十三班(杭州、苏州、北京) 415
织本健二郎 第三十三班(杭州、苏州、北京) 421
荫山恒义 第三十四班(广东) 433
藤本博 第三十四班(广东) 485
中山节夫 第三十四班(广东) 511
中西芳一 第三十四班(广东) 539
佐味谦太郎 第三十四班(广东) 573
鹿岛达也 第三十四班(广东) 597

第七四册
昭和十七年(1942)旅行日志(第三十九期生)
冈部照夫 第三十五班(广东) 1
利田幸雄 第三十五班(广东) 21
喜多见三良 第三十五班(广东) 49
清水一夫 第三十六班(香港) 79
中山喜久藏 第三十六班(香港) 103
内山敬忠 第三十六班(香港) 135
牧广 第三十六班(香港) 165
日野晃 第三十七班(香港) 317
松野谷夫 第三十七班(香港) 203
杉本出云 第三十七班(香港) 219
高原茂美 第三十七班(香港) 265
冈本健 第三十七班(香港) 287
重松盛二 第三十七班(香港) 345
小松秀吉 第三十八班(香港) 379
田中卓也 第三十八班(香港) 411
深泽邦基 第三十八班(香港) 443
星久次 第三十八班(香港) 473
小野敏乎 第三十八班(香港) 491
昭和十八年(1943)旅行日志(第四十期生)
山尾照芳 太仓班 507
片冈正一 太仓班 517
柘植大六 丹阳班 527
川崎谦吉 丹阳班 537
宫田一郎 丹阳班 547
丸川辰生 丹阳班 555
松田又一 丹阳班 569
田中重信 丹阳班 585
石桥丰 苏州班 597
藤田信弘 吴县班 609
寺泽卫 吴县班 623

第七五册
昭和十八年(1943)旅行日志(第四十期生)
松元和夫 吴县班 1
下隐登壵吉 吴县班 21
川村实 南通班 63
斋藤铁弥 南通班 95
小川清 南通班 103
石桥达郎 南通班 109
有野芳郎 常熟班 121
西内宽隆 常熟班 143
金海政秀 常熟班 151
亀井壮介 常熟班 167
川崎浤太郎 常熟班 179
木下勉 常熟班 197
吉田良雄 泰县班 213
井泽宽 泰县班 233
藤井芳彦 泰县班 239
秋山善三郎 泰县班 261
吉田正夫 江都班 267
花井清二良 江都班 315
柴田敏之 江都班 359
加藤美治 无锡班 377
田坂博能 无锡班 387
市河正和 无锡班 393
中村信 无锡班 401
黑泽贞夫 菅野俊作 无锡班 407
原英一 崇明班 411
笹田私天 崇明班 427
青木正视 崇明班 437
高本恒男 崇明班 449
河冈洋一 崇明班 461
藤井孝一 崇明班 473
原不二郎 崇明班 481
柿崎守悌 崇明班 491
工藤俊一 武进班 501
家村繁治 武进班 503
藤谷三郎 武进班 507
丰川永玉 武进班 513
赤泽修二 武进班 517
向生贵文 武进班 525
蒲池博 武进班 537
长岛一夫 武进班 557
峡正毅 海门班 565
奥野珠雄 足立澈朗 海门班 573

第七六册
支那研究部昭和十二年度研究旅行旅行日志 林哲夫 1
研究旅行日志 福田胜藏 53
研究旅行日志 太田英一 59
指导旅行日志 121
学生调查旅行指导旅行日记 户田义郎 161
大旅行指导旅行日志报告 内田直作 201
大旅行指导调查旅行日志 上田信三 231
学生调查指导旅行日记 林哲夫 253
指导旅行日志 马场锹太郎 295
研究指导旅行日志 坂本一郎 311
指导旅行日志 福田省三 329
研究旅行日志 宫下忠雄 337
旅行日志 太田英一 353
研究旅行日志 熊野正平 373
夏季研究旅行日志 户田义郎 381
南京苏州指导旅行日记 成宫嘉造 467
指导旅行报告 宫下忠雄 479
旅行日志 中内二郎 525
北支方面旅行日志 久重福三郎 533
临时研究旅行日志 飞石初次 571
南京苏州研究旅行日志 原一郎 579
指导旅行日志 神谷龙男 593
满洲视察旅行日志 小岩井净 611
指导旅行日志 北野大吉 643
研究旅行日志 若江得行 651

第七七册
昭和二年(1927)调查报告(第二十四期生)
支那烟酒税
中国烟酒税 松代冏次 第一卷第一编 1

中国盐税
中国盐税 内田正喜 第一卷第二编 137

印花稅について(附京兆に於ける警捐)
关于印花税(附京兆的警捐) 梶村正义 第一卷第三编 225

京津駐在財政調査(借款に就て)
驻京津财政调査(借款) 长谷川芳夫 第一卷第四编 299

滿蒙ニ於ケル鉄道調査
满蒙铁路调査 若桑省三郎 第二卷第一编 397

滿洲ニ於ケル國有通貨ニ就ケテ
满洲的国有货币 栉部正晖 第二卷第二编 563

第七八册
昭和二年(1927)调查报告(第二十四期生)
奉天省ニ於ケル禁煙局ニ就テ
关于奉天省的禁烟局 岩田良一 第二卷第三编 1

支那教育调査
中国教育调查 樱井平四郎 第二卷第四编 41

會館及公所ニ就テ
關於會館及公所 尾野四郎 第三卷第一編 279

津浦鉄路鉄道厘金稅転運公司調査
津浦鐵路鐵道釐金稅轉運公司調査 南鄉武定 第三卷第二編 421

第七九册
昭和二年(1927)调查报告(第二十四期生)
済南及天津ニ於ケル牛骨及牛皮
济南及天津的牛骨及牛皮 原口辉雄 第三卷第三编 1

山東省ニ於ケル支那劳动者調査
山东省的中国劳动者调査 吉川义博 第三卷第四编 123

阿片调査
鸦片调査 隈部勇 第三卷第五编 185

中国教育思潮
中国教育思潮 西本喜兴世 第三卷第六编 285

都会及阿片调查
都会及鸦片调查 平野博 第四卷第一编 383

北京ニ於ケル會館ニ就テ
关于北京的会馆 芹泽赳夫 第四卷第二编 599

第八〇册
昭和二年(1927)调查报告(第二十四期生)
北支那ニ於ケル転運公司
井上進 第四卷第三編 1

北京ニ於ケル社會事業調查
饭村满 第四卷第四编 171

京绥线厘金
京绥线厘金 第四卷第五编 397

金福铁道
金福铁道 第四卷第六编 433

北京电车
北京电车 小室清志 第四卷第七编 511

京绥铁道沿线商业事情
京绥铁道沿线商业情况 渡边正吾 第四卷第八编 525


第八一册
昭和二年(1927)调查报告(第二十四期生)
山東の勞動者
山東的勞動者 有吉正義 第五卷第一編 1

山東省ニ於ケル石炭
山東省煤炭 坪根一雄 第五卷第二編 169

山東省ノ落花生及同油
山東省的落花生及花生油 齋藤久永 第五卷第三編 363

我借款鐵路タル所ノ膠濟鐵路問題
我借款鐵路中的膠濟鐵路問題 高次友惠 第五卷第四編 493

第八二册
昭和二年(1927)调查报告(第二十四期生)
山东铁道厘金制度调查
山东铁道厘金制度调查 木村仁郎 第五卷第五编 1

北支、北滿ニ於ケル阿片取締ニ就キ
關於華北、北滿的取締鴉片行為 長沼重輝 第六卷第一編 55

北滿及東蒙ニ於ケル特產物ノ輸送ニ就テ
關於北滿及東蒙的特產運輸 黑川凑 第六卷第二编 121

北滿及東蒙ノ稅
北滿及東蒙的稅 千賀安太郎 第六卷第三編 443

北京ノ遊民ト其救濟
北京遊民及其救濟 湯口重壽 第六卷第四編 533

第八三册
昭和二年(1927)调查报告(第二十四期生)
北満地方ノ粟生産ト満洲粟ノ朝鮮輸入事情
北滿地區的小米生產及朝鮮進口滿洲小米的情況 宫崎武雄 第六卷第五编 1

廣東ヲ中心トセル蠶絲業調查
以廣東為中心的蠶絲業調 中村加治马 第七卷第一编 247

南支劳动組合調查
華南地區工會調查 冈部俊雄 第七卷第二编 409

南支沿岸贸易事情
华南沿海贸易情况 中岛监 第七卷第三编 495

南支ノ農民運動
華南的農民運動 大脇浩六郎 第八卷第一編 627

第八四册
昭和二年(1927)调查报告(第二十四期生)
南支沿岸諸港ノ通貨
華南沿海各港口的貨幣 佐佐木安明 第八卷第二編 1

廣東ニ於ケル養蠶業
廣東養蠶業 秦儀三郎 第八卷第三編 103

南支沿岸各地ニ於ケル支那同鄉團體調查
华南沿海各地中国同乡团体调查 筱崎昌平 第八卷第四编 199

南支國民政府ニ於ケル煙酒印花稅
華南國民政府的煙酒印花稅 林清人 第八卷第五編 303

南支沿岸华侨金融调查
华南沿海华侨金融调查 松元贤太郎 第八卷第六编 429

南支那蚕丝业调查
华南蚕丝业调查 矢野一郎 第八卷第七编 617

第八五册
昭和二年(1927)调查报告(第二十四期生)
南支沿岸ノ樟樹調查(附天然樟腦ト人造樟腦ノ將來)
华南沿岸的樟树调查(附天然樟脑与人造樟脑的将来)高田利德 第八卷第八编 1

南支沿岸港湾状况
華南沿海港灣狀況 小林榮 第八卷第九編 79

南支沿岸交通、廣東築港問題
華南沿岸交通、廣東港口建設問題 趙桂顯 第八卷第十編 135

南支沿岸教育调查
华南沿海教育调查 竹味武雄 第八卷第十一编 437

阿片及烟草
鸦片及烟草 浦上尚之 第八卷第十二编 657

第八六册
昭和二年(1927)调查报告(第二十四期生)
南支移民调查
華南移民調查 馬淵悅男 第八卷第十三編 1

云南农业调查
云南农业调查 横山安起 第九卷第一编 75

云南省教育行政机关
云南省教育行政机关 香川英史 第九卷第二编 151

雲南省ニ於ケル商業團體及工會
云南省的商业团体及工会 深堀健一郎 第九卷第三编 223

云南省个旧地质鉱床调查
云南省个旧地质矿床调查 和多田介英 第九卷第四编 339

雲南省ニ於ケル阿片及藥材調查
对云南省的鸦片及药材调查 滨田祥太郎 第九卷第五编 389

雲南省ニ於ケル會館、公所
云南省的会馆、公所 石田武男 第九卷第六编 447

交通调查
交通调查 德山春宣 第九卷第七编 623

第八七册
昭和二年(1927)调查报告(第二十四期生)
佛領印度支那及ビ暹羅ニ於ケル華僑ノ經濟上ノ活動
法属印度支那及暹罗华侨之经济上的活动 小岛正英 第十卷第一编 1

佛领印度支那贸易调查
法属印度支那贸易调查 藤田良次 第十卷第二编 93

安南人ノ生活狀態
安南人的生活狀態 松田义雄 第十卷第三编 355

佛领印度支那交通、暹罗铁道调查(一)
法属印度支那交通、暹罗铁路调查(一) 山本治 第十卷第四编 499

第八八册
昭和二年(1927)调查报告(第二十四期生)
佛领印度支那交通、暹罗铁道调查(二)
法属印度支那交通、暹罗铁路调查(二) 山本治 第十卷第四编 1

佛领印度支那米调查
法属印度支那大米调查 瓦本胜利 第十卷第五编 127

比律宾贸易调查
菲律宾贸易调查 木谷安熊 第十一卷第一编 261

比律賓群島ニ於ケル比律賓非基督教種族ノ血ノ混合ニ就テ
关于菲律宾群岛的菲律宾非基督教种族的混血问题 宫肋小源太 第十一卷第二编 315

比律賓ニ於ケル華僑ノ生活狀態(一)
菲律宾华侨的生活状态(一) 鎌田健吉 第十一卷第三编 479

第八九册
昭和二年(1927)调查报告(第二十四期生)
比律賓ニ於ケル華僑ノ事業
菲律宾华侨的事业 冈田信一 第十一卷第四编 1

比律賓ニ於ケル華僑金融及其ノ機關
菲律宾的华侨金融及其机关 二井内泰彦 第十一卷第五编 97

取扱機關ヲ中心トセル所ノ支那移民調查
對以移民辦理機構為中心的地方的中國移民調查 吉野金良 第十一卷第六编 283

南洋ニ於ケル殖民事業
南洋的殖民事業 上原真順 第十二卷第一編 325

南洋ニ於ケル金融
南洋的金融 久留景三 第十二卷第二編 439

第九〇册
昭和二年(1927)调查报告(第二十四期生)
南洋ノ海運
南洋海運 亀井五一郎 第十二卷第三編 1

上海ニ於ケル貨物需給状況
上海的货物供给状况 滨田胜美 第十二卷第四编 451

第九一册
昭和二年(1927)调查报告(第二十四期生)
南洋華僑の現狀
南洋華僑的現狀 小山正延 第十二卷第五編 1

南洋产香料、薬材调査报告书
南洋产香料、药材调査 小山正延 第十二卷第六编 261

爪哇葉煙草(附ボルネオ事情)
爪哇叶烟草(附:婆罗洲情况) 佐久间军治郎 第十二卷第七编 451

取引上ヨリ見タル爪哇糖就中生產者組合ニ就テ
在交易中观察到的爪哇糖业、特别是糖业生产者公会 佐久间军治郎 第十二卷第八编 479

第九二册
昭和二年(1927)调查报告(第二十四期生)
间岛地方农业调查
间岛地区农业调查 藤岛健一 第十三卷第一编 1

间岛地方矿业调查
间岛地区矿业调查报告 藤岛健一 第十三卷第二编 181

吉林省ノ森林
吉林省的森林 中尾威 第十三卷第三編 249

商务会及商事公断处
商务会及商事公断处 汤川武雄 第十三卷第四编 421

第九三册
昭和二年(1927)调查报告(第二十四期生)
东満间岛铁道天図、吉敦、吉会、宁海调査报告
东満间岛铁路天图、吉敦、吉会、宁海调査报告 福田繁一 第十三卷第五编 1

東三省ニ於ケル阿片
東三省的鴉片 古賀吾郎 第十三卷第六編 227

北満间岛金融
北满间岛金融 山田国太郎 第十三卷第七编 441

第九四册
昭和二年(1927)调查报告(第二十四期生)
上海臨時法院ニ就テ
關於上海的臨時法院 山田清一 第十四卷第一編 1

上海ニ於ケル同業團體(附同鄉團體)
上海的同业团体(附同乡团体) 第十四卷第二编 295

上海ヲ中心トスル船舶業
以上海为中心的船舶业 第十四卷第三编 619

第九五册
昭和二年(1927)调查报告(第二十四期生)
上海附近食料品市场
上海周边的食品市场 奥出勇 第十四卷第四编 1

國民政府司法制度と運用
国民政府的司法制度及其运用 张书明 第十四卷第五编 103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の教育施設及び方針(上卷)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教育设施及方针( 上卷) 洪水星 第十四卷第六编 193

中華民國々民政府ノ教育施設及方針(下卷)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教育设施及方针( 下卷) 第十四卷第六编 551

第九六册
昭和三年(1928)调查报告(第二十五期生)
營口、安東市勢調查
營口、安東城市普查 金丸榮 第一卷第一編 1

營口、安東ニ於ケル稅制
营口、安东的税制 楫数一 第一卷第二编 249

營口、安東ニ於ケル三品ノ取引慣習
营口的三品交易习惯 稻城胜 第一卷第三编 463

營口の過爐銀
營口的過爐銀 稻城勝 第一卷第四編 503

安東ニ於ケル柞蠶、木材取引慣習
安东的柞蚕、木材交易习惯 稻城胜 第一卷第五编 599

第九七册
昭和三年(1928)调查报告(第二十五期生)
滿洲ニ於ケル高梁包米ニ関スル調査
关于满洲的高梁、包米的调査 盐原长卫 第二卷第一编 1

滿洲ニ於ケル支那ノ殖民(附支那農業人口、階級的分析)
滿洲的中國殖民(附中國農業人口、階級的分析) 和田喜一郎 第二卷第二編 177

打通線
打通線 新谷音二 第二卷第三編 347

東部蒙古ニ於ケル甘草調査
对东部蒙古甘草的调査 百濑清沼 第二卷第四编 439

东部内蒙古及东支沿线牧畜业调査报告
内蒙古东部及华东沿线牧畜业调査报告 铃木常雄 第二卷第五编 565

第九八册
昭和三年(1928)调查报告(第二十五期生)
滿洲ニ於ケル阿片禁止ニ関スル問題
关于满洲禁止鸦片的问题 新村宽 第三卷第一编 1

滿洲ニ於ケル商業團體
满洲的商业团体 佐藤治平 第三卷第二编 37

奉天省ノ稅制
奉天省之稅制 志田薰 第三卷第三編 169

滿洲ニ於ケル電氣事業
满洲的电气事业 大西槐三 第四卷第一编 291

満蒙ニ於ケル羊毛羊皮
满蒙的羊毛羊皮 大石义夫 第四卷第二编 531

第九九册
昭和三年(1928)调查报告(第二十五期生)
奉天同善堂及び大連、奉天、哈爾濱に於ける商業團体調査
奉天同善堂及大連、奉天、哈爾濱的商業團體調査 酒家重好 第四卷第三編 1

奉天省及吉林省ノ稅制
奉天省及吉林省的税制 石田博 第四卷第四编 209

满洲农村生活
满洲农村生活 上西园操 第五卷第一编 389

第一〇〇册
昭和三年(1928)调查报告(第二十五期生)
东三省铁道调查
东三省铁路调查 福井直 第五卷第二编 1

满洲养蜂
满洲养蜂 牧正勲 第五卷第三编 97

東三省ニ於ケル電氣事業調査
东三省的电气事业调査 中村一雄 第六卷第一编 229

滿洲ニ於ケル水田
滿洲的水田 大坪英雄 第六卷第二編 437

第一〇一册
昭和三年(1928)调查报告(第二十五期生)
滿洲ニ於ケル柞蠶絹紬
满洲的柞蚕绢紬 门马订一郎 第六卷第三编 1

東三省ニ於ケル特産物取引慣習ニ就テ
关于东三省的特产交易习惯 佐藤敏夫 第六卷第四编 211

滿洲ニ於ケル商業團體
满洲的商业团体 村上刚 第六卷第五编 317

吉会沿线交通调査
吉会沿线交通调査 津留直 第七卷第一编 445

在満鲜农事情
满洲的朝鲜农民情况 寺田孙次 第七卷第二编 587

第一〇二册
昭和三年(1928)调查报告(第二十五期生)
吉會沿線ノ林業
吉會沿線的林業 中倉倫平 第七卷第三編 1

在満鲜人问题调査
满洲的朝鲜人问题调查 寺崎佑义 第七卷第四编 157

东三省教育调査
东三省教育调査 小滨繁 第七卷第五编 363


第一〇三册
昭和三年(1928)调查报告(第二十五期生)
间岛农业大势
间岛农业的趋向 原正一 第七卷第六编 1

北満ニ於ケル小麥並ニ製粉業
北滿的小麥及麵粉加工業 稲川三郎 第八卷第一編 171

北満ニ於ケル阿片
北滿的鴉片 和田四郎 第八卷第二編 339

松花江ノ水運
松花江水運 松田博 第八卷第三編 467

第一〇四册
昭和三年(1928)调查报告(第二十五期生)
北満ニ於ケル家畜及畜産品
北满的家畜及畜产品 根岸忠素 第八卷第四编 1

北満國境方面ニ於ケル農民生活狀態
北满国境方面的农民生活状态 长谷川几吉 第八卷第五编 177

北満ニ於ケル露支國境貿易現況
北满的苏中国境贸易现状 奥村实 第八卷第六编 305

一九二四年露支協定ニ基ケ両國人ノ國境通過上ヨリ見タル両國勢力消長ノ現況
根据以1924年中苏协议为基础的两国人出入境情况,观察两国势力消长的现状 冈一弘 第八卷第七编 415

最近ニ於ケル露支陸路貿易事情
最近的苏中陆路贸易情况 城台正 第九卷第一编 439

北満ニ於ケル石炭業
北滿的煤炭業 青木真澄 第九卷第二編 529

北満ニ於ケル鉄道調査
北满铁路调査 广濑清 第九卷第三编 633

第一〇五册
昭和三年(1928)调查报告(第二十五期生)
松花江沿岸事情
松花江沿岸情况 伊藤善三 第九卷第四编 1

直鲁移民北满进出之调査
直鲁移民出入北满的调査 土屋弥之助 第九卷第五编 99

雲南省緬甸街道ニ於ケル住民ノ生活狀況
云南省缅甸街道的居民生活状况 安泽隆雄 第十卷第一编 315

會館及公所ニうイテ
關於會館及公所 土井三子雄 第十卷第二編 487

雲南ヨリ八莫ニ至ル陸路調査
从云南至八莫的陆路调査 山本日出一郎 第十卷第三编 555

第一〇六册
昭和三年(1928)调查报告(第二十五期生)
雲南省ノ種族ニ関スル考察
关于云南省种族的考察 平山熊雄 第十卷第四编 1

云南交通调査
云南交通调查 志智新八郎 第十卷第五编 95

雲南省ニ於ケル綿糸布
云南省的棉丝布 上野皎 第十卷第六编 211

香港、广东海产物调査
香港、广东的海产调查 纳富政彦 第十一卷第一编 267

香港、广东贸易调査
香港、广东贸易调査 中原武雄 第十一卷第二编 385

南支那海运调査
华南海运调査 鹤谷忠治 第十一卷第三编 513

第一〇七册
昭和三年(1928)调查报告(第二十五期生)
香港廣東ニ於ケル商業團體調査
香港广东的商业团体调査 长谷川静夫 第十一卷第四编 1

雲南省及ニ佛領印度支那ニ於ケル經濟形態
云南省及法属印度支那的经济形态 山口慎一 第十二卷第一编 233

廣東及ビ雲南省ノ教育
廣東及雲南省的教育 日高清磨瑳 第十二卷第二編 295

華南滇越ニ於ケル勞動狀況
華南滇越的勞動狀況 中崎一之 第十二卷第三編 427

一九二六年度蒙自並ニ佛領印度支那貿易狀況
一九二六年度蒙自及法属印度支那的贸易状况 森本辰治 第十二卷第四编 523

東京風俗
東京風俗 佐佐木誠一 第十三卷第一編 623

第一〇八册
昭和三年(1928)调查报告(第二十五期生)
印度支那东京州贸易调査
印度支那东京州贸易调査 小久保贞雄 第十三卷第二编 1

(法属印度支那)银行金融调査
(法属印度支那)银行金融调査 儿嶋真一郎 第十三卷第三编 291

佛领印度支那东京ノ漆及农矿产物
法属印度支那东京的漆及农矿产物 永井宪平 第十三卷第四编 409

佛领印度支那东京华侨调査
法属印度支那东京华侨调査 丹吴恒平 第十三卷第五编 633

第一〇九册
昭和三年(1928)调查报告(第二十五期生)
交趾支那重要物产调査
交趾支那重要物产调査 河岛次马 第十四卷第一编 1

交趾支那贸易调査
交趾支那贸易调査 村上秋夫 第十四卷第二编 83

交趾支那ニ于ケル华侨
交趾支那的华侨 安河内哲夫 第十四卷第三编 181

比律宾政治事情
菲律宾政治情况 田中香苗 第十五卷第一编 243

交通机关(陆上)调查
交通机构(陆上)调查 金泽伍一 第十五卷第二编 343

マニラ烟草
马尼拉烟草 芥川正夫 第十五卷第三编 453

比律宾ノ外国贸易
菲律宾的外国贸易 小坪升三 第十五卷第四编 531

第一一〇册
昭和三年(1928)调查报告(第二十五期生)
比律宾群岛ニ于ケルマニラ麻
菲律宾群岛的马尼拉麻 引原二郎 第十五卷第五编 1

比律宾教育调査
菲律宾教育调査 吉田金四郎 第十五卷第六编 149

比律宾ニ于ケル华侨同业组合及海运ニ付テ
菲律宾的华侨同业工会及海运 太宰守 第十五卷第七编 237

上海在留日本人人口调查
在沪日本人口调查 第十六卷第一编 383

上海ニ于ケル製粉业
上海的面粉加工業 第十六卷第二编 447

第一一一册
昭和四年(1929)调查报告(第二十六期生)
南支港势调査
华南港湾调查 百枝辰男 第一卷 1

上海に于ける英国及米国の金融并投资机关
上海的英美两国金融及投资机构 桥口有恒 第二卷 115

云南省ニ于ケル金融问题:特ニ富滇银行改革问题
云南省金融问题:特别是富滇银行改革问题 上村清记 第三卷 237

北支重要都市教育机关调査
华北重要城市教育机构调査 本多彦次 第四卷 351

四川药材
四川药材 矢尾胜治 第五卷 439

胶济平绥铁道厘金制度调査
胶济平绥铁道厘金制度调査 中尾义男 第六卷 559

第一一二册
昭和四年(1929)调查报告(第二十六期生)
四川省ニ于ケル桐油
四川省的桐油 斋藤晖夫 第七卷 1

北支那ニ于ケル商企业状态
华北的商业企业状态 大工原亮 第八卷 105

扬子江岸诸都市ニ于ケル菓子类ノ需供状态
扬子江沿岸各城市的点心类供需状态 林田诚一 第九卷 263

云南四川一般住民生活状况
云南四川普通居民的生活状况 中下魁平 第十卷 377

扬子江本流ノ交通
扬子江干流的交通 江口涉 第十一卷 501

扬子江沿岸ノ贸易
扬子江沿岸贸易 福冈英明 第十二卷 563

第一一三册
昭和四年(1929)调查报告(第二十六期生)
吉敦沿线农业调査
吉敦沿线农业调査 田中玲珑 第十三卷 1

在満鲜人问题独立团ニ就キテ
关于满洲的朝鲜人独立团问题 西里龙天 第十四卷 77

内蒙古ニ于ケル牛乳
内蒙古的牛奶 胜川秀夫 第十五卷 177

四川省ニ于ケル输移入概况
四川省的进口及移入概况 森口幸藏 第十六卷 223

松花江航行権ニ就テ
关于松花江航行权 木岛清道 第十七卷 455

云南四川両省の交通调査
云南四川两省交通调査 上田骏 第十八卷 547

北支ニ于ケル制造工业
华北的制造工业 高桥龙夫 第十九卷 589

第一一四册
昭和四年(1929)调查报告(第二十六期生)
津张地方ニ于ケル羊毛
津张地区的羊毛 武川信佐 第二十卷 1

黑龙江省ニ于ケル家畜及牧畜
黑龙江省的家畜及牧畜 大久保英久 第二十一卷 83

云南省ニ于ケル阿片、药材调査
云南省的鸦片、药材调査 寺崎修三 第二十二卷 175

满州农家经济状况
满洲农家经济状况 永岛良一 第二十三卷 239

满洲ニ于ケル都会ノ施设
满洲的城市设施 藤原升 第二十四卷 373

经济的见地ヨリ观タル奉海线ノ満铁ニ及ボス影响
从经济角度观察奉海线满铁的影响 山本米雄 第二十五卷 483

山东の叶烟草
山东之烟叶 福満笃 第二十六卷 589

第一一五册
昭和四年(1929)调查报告(第二十六期生)
张家口事情
张家口情况 三宅勲 第二十七卷 1

南北満洲労働事情调査
南北满洲劳动情况调査 岩桥竹二 第二十八卷 99

云南、四川に于ける畜产品调查
云南、四川的畜产品调査 长友利雄 第二十九卷 285

云南输入绵制品调査
云南输入棉制品调査 栗木铁男 第三十卷 345

太原、大同、张家口、石家庄に于ける金融事情
太原、大同、张家口、石家庄的金融情况 二川熏 第三十一卷 445

第一一六册
昭和四年(1929)调查报告(第二十六期生)
南支那沿岸各港ニ于ケル住民生活状态
华南沿岸各港居民的生活状态 长谷劝 第三十二卷 1

广东地方ノ蚕业调查
廣東地區的蠶業調查 重松敏夫 第三十三卷 293

山东省、河北省ノ棉花
山东省、河北省的棉花 石田武夫 第三十四卷 423

辽河流域ニ于ケル阿片
辽河流域的鸦片 横井幸重 第三十五卷 537

天津ニ于ケル纺绩业ノ研究
天津纺织业的研究 茂木有祯 第三十六卷 597

第一一七册
昭和四年(1929)调查报告(第二十六期生)
胶済铁路及北平の长途汽车调査
胶济铁路及北平的长途汽车调査 岩井茂 第三十七卷 1

南支沿岸都市调査
华南沿海城市调査 杉原信一 第三十八卷 137

呼海铁道ト沿线経済事情
呼海铁路及沿线经济情况 若宫二郎 第三十九卷 303

南支港湾状况调査
华南港湾状况调査报告 牧野清 第四十卷 385

绥远、直隶羊毛羊皮(附奉天市场ノ羊毛)
绥远、直隶羊毛羊皮(附:奉天市场的羊毛) 前田增三 第四十一卷 447

山西ニ于ケル村政ノ研究
山西村政的研究 宫野茂邦 第四十二卷 613

第一一八册
昭和四年(1929)调查报告(第二十六期生)
广东に于ける劳动组合及び労働运动
广东的工会及劳工运动 石田七郎 第四十三卷 1

北満に于ける出稼に就て
关于北满的外来劳工 川濑徳男 第四十四卷 137

京绥沿线ニ于ケル都市市势调査
京绥沿线的城市普查 佐多直丸 第四十五卷 217

满洲に于ける大豆の品种
满洲的大豆品种 村松彰 第四十六卷 319

打通线ニ关スル调査
关于打通线的调査 吴鹰之助 第四十七卷 391

佛领印度支那と云南省との政治的关系
法属印度支那与云南省的政治关系 法林一麿 第四十八卷 465

最近北平に于ける下层社会の主旨る金融机关と社会施设
近来北平下层社会的主要金融机构和社会设施 萩原藏六 第四十九卷 607

第一一九册
昭和四年(1929)调查报告(第二十六期生)
滇越铁道沿线ニ于ケル云南贸易调査
滇越铁道沿线的云南贸易调査 高松义雄 第五十卷 1

云南交通编旅行调査
云南交通编旅行调査 林义治 第五十一卷 127

东支铁道调査
华东铁路调査 榎原徳三郎 第五十二卷 271

大同都市调查
大同城市调查 西村刚夫 第五十三卷 329

山西省自动车交通
山西省汽车交通 前岛岩男 第五十四卷 391

北満ノ阿片
北满的鸦片 伊东敏雄 第五十五卷 457

北満农业调査
北满农业调査 桥本伊津美 第五十六卷 581

第一二〇册
昭和四年(1929)调查报告(第二十六期生)
满洲に于ける支那移民
满洲的中国移民 河野七郎 第五十七卷 1

北満に于ける自动车交通に关する调査
关于北满汽车交通的调査 伊藤正己 第五十八卷 213

英领马来对日贸易事情(过去十年间ニ于ケル)
英属马来对日贸易情况(过去十年间) 安武太郎 第五十九卷 297

四川省ニ于ケル棕丝调査
四川省的棕丝调査 村部和义 第六十卷 359

辽河流域并ニ四洮昂沿线交通
辽河流域及四洮昂沿线交通 井上栄太郎 第六十一卷 409

四川塩业调査(四川省ニ于ケル塩务制度ニ付キテ)
四川盐业调查(关于四川省的盐务制度) 竹内喜久雄 第六十二卷 485

东三省沿线市势调査
东三省沿线城市普查 中岛荣夫 第六十三卷 553

第一二一册
昭和四年(1929)调查报告(第二十六期生)
兰领印度对支贸易事情
荷属东印度对华贸易情况 田路章 第六十四卷 1

厦门、汕头、香港、广东に于ケル一般的施设之概略及其将来之计划
厦门、汕头、香港及广东的一般性设施之概略及其将来之计划
小幡广士 第六十五卷 135

云南、四川の工业调査
云南、四川的工业调査 土田増夫 第六十六卷 285

内蒙古政治经济事情
内蒙古政治经济情况 第六十七卷 357

黑龙江省呼伦墨黒路沿线都市行政调査
黑龙江省呼伦墨黑路沿线城市行政调査 宫泽敞七 第六十八卷 481

四川省交通调査
四川省交通调査 山下长次郎 第六十九卷 629

第一二二册
昭和四年(1929)调查报告(第二十六期生)
华侨
华侨 小山田繁 第七十卷 1

胶済、津浦北段金融调査
胶济、津浦北段金融调査 松井幸人 第七十一卷 85

北満ニ于ケル组合调査
北满的工会调査 小田健三郎 第七十二卷 195

北平天津ヲ中心トスル中小学教育调査
以平津为中心的中小学教育调査 久保宝次 第七十三卷 389

北満に于ける都邑に就きて
关于北满的都邑 守田政雄 第七十四卷 481

兰领东印度及马来半岛の华侨
荷属东印度及马来半岛的华侨 印牧真一 第七十五卷 597

第一二三册
昭和四年(1929)调查报告(第二十六期生)
云南、四川省に于ける重要薬材
云南、四川省的重要药材 梶原英三 第七十六卷 1

四川各军の概况及裁兵事情
四川各军的概况及裁军情况 尾崎庄太郎 第七十七卷 79

天津港过去、现在及ビ将来
天津港的过去、现在及将来 冈野八太郎 第七十八卷 193

支那の豚毛
中国的猪鬃 神河章三郎 第七十九卷 273

北満地方の労働状态
北满地区的劳动状态 尾仲嘉助 第八十卷 341

外蒙古贸易、交通、兵备状况
外蒙古贸易、交通、兵备状况 井上宗亲 第八十一卷 479

奉海铁道ノ経済的价值ト海龙领事馆ノ使命
奉海铁路的经济价值及海龙领事馆的使命 泷口义精 第八十二卷 563

第一二四册
昭和四年(1929)调查报告(第二十六期生)
北満に于ける薬材
北满的药材 鸟山勉 第八十三卷 1

松花江沿岸都会调査
松花江沿岸城市调査 田岛清三郎 第八十四卷 63

上海に于ける海产物贸易状况
上海的海产贸易状况 久保务 第八十五卷 163

上海ヲ中心とする学生运动
以上海为中心的学生运动 曽根喜久男 第八十六卷 355

上海公设市场(虹口市场ヲ中心トシテ)
上海公设市场(以虹口市场为中心) 波多江健儿 第八十七卷 393

最近上海贸易概况
近来上海的贸易概况 今村三郎 第八十八卷 453

第一二五册
昭和五年(1930)调查报告(第二十七期生)
犯罪瞥见
犯罪一瞥 清川濑 第一卷 1

满洲に于ける出稼移民
满洲的外来劳工移民 神谷清助 第二卷 109

四川省岷涪流域鉱业调査
四川省岷涪流域矿业调査 叶山生 第三卷 181

四川省ノ产麻
四川省的產麻 第四卷 245

四川省棕梠调査
四川省棕梠调査 铃木修司 第五卷 319

长江流域ニ于ケル日本ノ经济的地位
日本在长江流域的经济地位 下川贤 第六卷 3
 
前言[ 滚动 - 展开 ]  
 
解说
冯天瑜

东亚同文书院——日本明治末年至大正、昭和时期(1901—1945)在中国上海兴建的一所招收日本各府县学生的名校,其办学宗旨,号称“讲中外之实学,育中日之英才” ,实为培养掌握汉字文化、熟悉华人社情的“中国通”,系统调查中国,为日本经略东亚的“大陆政策”服务。该书院最突出的行为是,诸生组队前往中国各地,作专题实证考查。经四十余年积淀,其踏访线路密如蛛网,遍及中国南北东西。参加踏查的学生撰写游记性旅行日志和专题性调查报告,共同构成卷帙浩繁的文本系统,而书院方及相关机构利用这些调查获得的一、二手材料,编纂出版了大量研究论著和刊物,周详记述并解析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风俗诸方面实态。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败降后,东亚同文书院大学被取缔,撤回到日本的东亚同文书院大学最后一任校长本间喜一和部分教员在爱知县丰桥市,会同从台北、汉城撤回的两所“帝国大学”的部分教员,于1946年11月组建了日本中部地区唯一的旧制法文科大学——爱知大学。书院当年的调查报告、旅行日志等原始文本和编纂出版的书刊文献,几经转徙,现分别收藏于中国的香港正版全年资料免费大全和日本的爱知大学丰桥校舍图书馆。笔者1998—2001年讲学爱知大学期间及其前后近十年间,浏览这批文献并作初步研究 ,获得两层认知:一者,近代日本所作中国调查的巨细无遗、切入底里,应引起国人警醒;二者,这批文献提供的系统材料,是研考清末、民国社会的文献渊薮,理当加以利用,其展示的实证主义调查研究方法,也可供参酌借鉴。令人欣慰的是,香港正版全年资料免费大全深谋远虑,将该馆有关东亚同文书院中国调查的巨量藏本整编条贯,影印出版,这确乎是有益当下、惠泽来世的恢弘举措。


近邻日本注重研考中国,自古已然,近代尤烈。
古代中国曾长期雄踞文化高势位,其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领先于包括日本在内的周边诸国,三千年间一直是文化输出源地。秦汉间中华文化即传往日本。隋唐(日本推古朝至平城—平安时期)以降,作为文化受容国的日本,摄取中华文化更成为自觉国策。受天皇政府派遣,阿倍仲麻吕(701—770)、吉备真备(695—775)、藤原清河(706—778)、玄昉(?—746)、空海(774—835)、圆珍(814—891)、荣西(1141—1215)等数以百计的官员、游学生、游学僧竞相前往唐宋踏访,结交华夏士子,研习汉字汉文、生产技术、典章制度、宗教教义教仪、艺文哲思等多方面文明成果,并留下不少目击记、闻见録。仅以入华高僧的纪行文而论,著名者便有“五大游记” ——入唐日僧最澄大师(767—822)的《历行钞》,谥号慈觉大师的圆仁(794—867)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入宋日僧成寻阿阇梨的《参天台五台记》,入明日僧瑞和尚的《入唐记》,策彦和尚的《初渡记》《再渡记》。古代日本人的中国踏访,是求教于先进文化的学习性考查。日本推古三十一年(623),入唐学问僧给天皇的奏本说:“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表述了向文化先进的大唐学习的强烈愿望。
这种运行达两千年之久的中国向日本传输文化的趋势,到明治维新以后发生逆转——原来是汉字文化圈外缘和文化输入国的日本,因学习西洋、建设近代工业文明有成,社会发展走到中国前头。逐渐强盛起来的近代日本,踏查中国的热情较之古时有增无减,而其目的,则由学习、师法变为觊觎、侵略中国。
明治维新展开的日本近代化进程,于资本原始积累、实现产业革命的初始阶段,适逢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转化时期,而日本古来即自视“神国”,素有“八纮一宇”雄心,在近代条件下,迫不及待地乘上帝国主义战车,参与瓜分乃
至独占邻邦。鉴于地缘特点,日本的矛头直指东亚,朝鲜半岛首当其冲,中国则是主要目标。而多方面考查作为侵略对象的中国,遂成为近代日本持久的战略工程。这既是日本研习中国的两千年传统之近代转型,也是对欧美考察殖民地作法的直接仿效。
欧美列强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并掌握近代科学方法,其殖民扩张总是伴以对掠占国家的周密考察。采取实地勘察手段,沿着文化人类学等近代学术理路,周详调查对象国的自然资源与社会—人文状况,是西方列强从事的一项长期活动。鲁迅留学日本之际,对外国人“入吾内地,狼顾而鹰睨”,觊觎中国主权的踏查活动深怀忧虑,他于1903年作《中国地质略论》一文,列举了德国人利忒何芬(通译李希霍芬)1868—1872年的七次中国踏查,匈牙利伯爵式奚尼1879—1880年的中国西部及西南踏查,俄国人阿布佉夫(通译奥勃鲁契夫)1884年的华北踏查,法国里昂商业会议所1887年的云贵川踏查。 此外,史学界熟知的英国斯坦因、瑞典斯文赫定、德国格林韦德尔、法国伯希和等人的中国西北考古并将高昌、敦煌等处文物西传,也为此类显例。这些外人深入中国堂奥,都留有游记性或研究性著述,成为外人考查中国的范本。
日本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深悉欧美列强此一旨趣,并身体力行,在有些方面较欧美更有过之而无不及。日本的域外踏查,以东亚,特别是中国为首要对象,这是与其侵略范围相一致的。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一苇可航”的近邻,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渊源,近代初期又都受到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处境相似。日本自幕末“开国”之际,即十分关注在中国发生的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诸事态,以之作为日本决定国策的参考系数,遂于19世纪60年代初中期,四次遣使上海等地,对中国情状作现地调查。 幕末日本的中国踏查,主要是试图汲取清朝衰败的教训,对中国受西洋凌辱尚有唇亡齿寒、惺惺相惜之概,这在1862年访沪的高杉晋作(1839—1867)的《游清五録》等日本藩士纪行文中有所表述。然而,幕末踏查中国的藩士们面对清朝的衰朽,已流露出蔑华情绪,如与高杉晋作同行的峰洁甚至发出“若给我一万骑,率之征战,可纵横清国”的狂言。 这正是日本自丰臣秀吉以来对外扩张传统在近代早期的初步昭显。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国势骤强,正式确立“经略中国”、“雄飞海外”战略,形成以独占中国为目标的“大陆政策”。日本又有地近、文近、人种相近之利,其对中国调查的强度、规模和系统性,较之欧美诸国颇有后来居上之势。
早在19世纪80年代,日本已开始对中国作系统调查,以地质矿藏考查为例,便有神保、巨智部、铃木的辽东踏查,西和田的热河踏查,平林、井上、斋藤的南方踏查。在文物考古领域,与英国人斯坦因、瑞典人斯文赫定相同时,20世纪初年,有日本伊东忠太的云冈石窟调查、大谷考查队的新疆考古并窃取壁画文书(著名的“大谷文书”由此而来)。

近代日本把对以中国为主体的亚洲大陆的实证性探查,视作日本与欧美列强竞争高下的“使命”。日本官方、军方、商界,出于军事、政治、经济目的,不断派出浪人、军人、商人、记者,潜入中国各地作周密踏查,留下卷帙浩繁的文献材料,较成系统的有如下几类。
(一)学者、官员、商人、军人、浪人的个人踏访
十九世纪中叶以降,高杉晋作、名仓予何人、安东不二雄、宇野哲人等相继作“禹域踏查”(日本人习称中国为“禹域”,即“大禹的国度”),留下大量纪行日记、随笔,竹添光鸿的《栈云峡雨日记》、冈千仞的《观光纪游》、内藤湖南的《燕山楚水》、德富苏峰的《中国漫游记》为传世名篇。日本尤玛尼书房于平成九年(1997)出版小岛晋治监修的《幕末明治中国见闻録集成》二十卷本,平成十一年(1999)出版小岛晋治监修的《大正中国见闻録集成》二十卷本,即为这批纪行文的精选,从中可以得见近代日本武士、学者、商人、军人、记者中国旅行见闻、评述的范围与深度。
(二)驻华领事的分区调查
日本外务省从明治十四年(1881)起,将领事报告编为《通商汇编》年刊,继而改为半年刊。农商务省还于明治十八至二十一年(1885—1888)办《农商工公报》(月刊),每号都载有“领事报告”。明治十九年(1886)以后,外务省下属的《通商汇编》更名《通商报告》,明治二十二年(1889)底停刊,明治二十七年(1894)以《通商汇纂》复刊。汉口总领事水野幸吉着《汉口——中央支那事情》、内田佐和吉着《武汉巷史》之类书籍,则是领事系统调查的附产品。上海日本总领事馆特别调查班的调查报告汇编《特调班月报》(1941),与侵华战争直接关联。
(三)满铁调查
1906年组建的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建立规模庞大的“南满铁道株式会社调查部”,在沈阳、吉林、哈尔滨、北京、上海等地设事务所,集中大批专家,从事中国社会调查。1939年4月,为适应扩大的侵略战争的需要,满铁调查部改组、扩充,从事“支那抗战力调查”“支那惯行调查”“日满支工业立地条件调查”“东亚重要物资自给力调查”“世界情势调查”等等。30余年间,满铁调查部搜集的各种情报、档案、书籍、杂志、剪报等,达二三十万件,并有数千种资料汇编、论著、刊物出版。
(四)兴亚院调查
1938年成立的兴亚院,由日本首相兼任总裁,陆军大臣、海军大臣、外务大臣、大藏大臣兼任副总裁,具体事务由总务长官负责。兴亚院的本院在东京,中国的北京、上海等地设联络部,开展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实态调查”,包括中国工业调查、重要国防资源调查、流通关系调查、社会调查等,发表了约两千份调查报告。
(五)“末次情报资料”
侵华日军北平情报机关“末次研究所”(负责人末次政太郎)对中外报刊以剪报形式作的中国调查,累计数千万条,2亿字,分755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将该资料的中文部分出版。
(六)各实业团体的经济、商情调查
日本兴亚银行1942年、1943年、1944年的《调查月报》,以及南亚海运株式会社的《调查内报》16卷,关于中国经贸及交通的调查十分详细。类似的以“商战”为目标的调查报告甚多,如汉口商工会议所编的《汉口经济事情》(1936)。
(七)东亚同文书院的旅行调查(后文详介)

近代日本的中国调查,以满铁调查部所作的东北、华北、华东“惯行调查”最着声名。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学术界开始整理满铁调查材料,已出版的满铁调查资料汗牛充栋。20世纪70年代以降,满铁调查材料渐为世界各国研究中国问题的机构和专家使用。美籍华裔社会学家黄宗智关于华北小农经济研究 ,关于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研究 ,即依凭满铁调查材料;美国社会学家杜赞奇研究华北地区村级结构的论著 ,马若孟关于近代华北小农经济之研究 ,主要材料亦取自满铁调查。近30年来,中国的近代史及社会史、经济史学者也注意对满铁调查的研究。
在近代日本关于中国调查的诸多系统中,踏访历时最长、覆盖面最广的,并非满铁调查部,而是“东亚同文会”组建的“东亚同文书院”。该书院及其前身汉口乐善堂、上海日清贸易研究所的中国踏查始于19世纪80年代中期,大体未间断地延续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几近60年(满铁调查不足40年)。其调查地域遍及除西藏之外的中国各省区的若干市、县、乡、镇乃至关隘、码头(虽未直接踏查西藏,东亚同文书院也有多种研究西藏的论著),还涉足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法属印度支那半岛、南洋群岛(满铁调查限于东北、华北、华东)。东亚同文书院调查材料和著述基本保存完整,然而却“藏在深闺少人识”,被利用的程度远低于满铁调查。时下香港正版全年资料免费大全系统整理出版相关文献,或许将开辟利用东亚同文书院中国调查材料的局面。


东亚同文书院的源头,可追溯到企图以日本为盟主对抗西方列强的兴亚论者荒尾精(1858—1897)。荒尾1886年创办汉口乐善堂,该堂是日本明治时期“经略中国”的传奇人物岸田吟香(1833—1905)所设上海乐善堂的支店,以营销眼药水、药材、书籍、杂货为掩护并提供经费,开展“中国调查的试行调查”,范围重点在中国西北、西南地区。汉口乐善堂《外员探查须知》规定,访查对象包括“君子、豪杰、长者、侠客、富豪”,并将其姓名、住址、年龄、行踪详加记载。调查内容则包括各地“山川土地形状、人口疏密、风俗良否、民生贫富、被服粮秣”等等。荒尾精于1889年返国,向日本参谋本部提交2.6万字的《受命书》,对中国的朝廷、内政、人物、兵事、欧洲四大国(英、法、德、俄)的对华策略作了详细分析。
1890年,荒尾精与当年在陆军士官学校的同学根津一在上海创设日清贸易研究所,该所招收150名日本学生,研习中国官话(北京话)、了解中国商事习惯及社会状况。学生修业四年,前三年为学科,最后一年为实地调查与实习。这种方式已开日后东亚同文书院的先声。因运营资金枯竭,日清贸易研究所于1893年8月停办。荒尾精1897年在台湾染鼠疫去世。
1898年,“东亚同文会”在东京成立,会长为亚洲主义者、日本贵族院议长近卫笃麿公爵(号霞山,1863—1904,二战时期日本首相近卫文麿之父)。东亚同文会受到日本政界、军方、新闻界、工商界的支持,势头盛炽。
东亚同文书院及其前身的创始人荒尾精、根津一、近卫笃麿等,皆是日本“兴亚论”的倡导者和力行者。“兴亚论”又称“亚洲主义”,是明治至昭和时期重要的政治及思想流派,在朝野颇能呼风唤雨。“兴亚论”与蔑视亚洲邻国的“脱亚论”貌似相悖(前者反西方,后者亲西方),其实却互为补充,二者共同构成日本向东亚扩张之“大陆政策”的基旨。“兴亚论”以日本的“国权主义”为核心理念,力主以日本为盟主,与中国“合纵”,与朝鲜“合邦”,使日本“指导”下的东亚组成“足恃”的力量,以阻遏欧美势力的东进。“兴亚论”还强调中日“同种同文”,汉字文化、儒家伦理是东亚诸国“亲和”的基础,日、中、朝赖此以“协力分劳”,实现“一体化”,在日本统领下抗衡西方。“兴亚论”的这一套构想,深刻影响了后来建立的东亚同文书院的办学路线,其校名标示“东亚”、昭显“同文”,正暗藏着“兴亚论”玄机。
1899年,近卫笃麿访华,在南京拜会两江总督刘坤一,鼓吹东亚同文会的亚洲主义宗旨,进而与刘商定东亚同文会在南京设立学校。1900年5月,南京同文书院开办,院长根津一。因义和团事起,1901年初书院迁往上海,更名“东亚同文书院”,是日本在中国设立最早、最具规模的大学。首任院长根津一(1860—1927)。学生从日本各府县招考,一届每府县两名,学生享受公费待遇,修业三年,教授汉语以及中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课程,并研习社会调查方法。书院在日本有“梦幻的名门校”之称,吸引一批家道清贫、学业优异的青年入学。1939年,东亚同文书院由三年制专科学校升格为四年制大学,更名“东亚同文书院大学”。
东亚同文会历任会长
第一任会长(1898—1904):近卫笃麿(公爵,贵族院议长)
第二任会长(1904—1907):青木周藏(子爵,日本外相)
第三任会长(1907—1918):锅岛直大(侯爵,第11代佐贺藩主)
第四任会长(1918—1936):牧野伸显(伯爵,大久保利通之子,日本政坛元老)
第五任会长(1936—1945):近卫文麿(公爵,贵族院议长,三次任日本首相)

东亚同文书院(大学)历任院长(校长)
第一任院长(1901—1902):根津一(汉口乐善堂创始人之一)
第二任院长(1902—1903):杉浦重刚(众议员,国粹主义者,裕仁天皇的老师)
第三任院长(1903—1923):根津一
第四任院长(1923—1926):大津麟平(台湾总督府官僚,岩手县知事,德岛县知事)
第五任院长(1926—1931):近卫文麿(贵族院议长,东亚同文会副会长)
第六任院长(1931—1940):大内畅三(众议员,1939年升格为东亚同文书院大学后的首任校长)
第二任校长(1940—1944):矢田七太郎(日本驻上海总领事,曾参加1927年东方会议)
第三任校长(1944—1945):本间喜一(末代校长,爱知大学创始人)
东亚同文书院接受日本政府的财政援助,并在行政上接受日本文部省和外务省的管辖和监督。书院院长的任命、系科的置废、学制的变更等事务,大都由政府决定。该书院初设政治科和商务科,课程多与中国有关,以商业和经济为重点。从1920年9月起,该院设立中华学生部,招收中国学生。同时,东亚同文会开办天津同文书院(后更名为中日书院)和汉口同文书院,两校专门招收中国学生。日本官方1921年颁布的“三二八号敕令”规定,该院毕业生的资格与日本国内专门学校相同。
东亚同文书院最具特色的举措,是历届学生作中国社会状况实地踏访,为此,书院设调查部、调查编纂部、支那研究部、东亚研究部,具体组织踏访实施和相关研究的展开。
书院获得清政府及后来的北洋政府允许,并领有中国当局颁发的通行许可证(民国要人孙中山、黎元洪、段祺瑞、汤化龙等皆为东亚同文书院的中国踏查题辞),畅行无阻地到各省区访查,而学生通过长期的汉语及中国文化学习,又接受严格的社会调查训练,在各地活动较少语言障碍和习俗扞格。
东亚同文书院每届学生于高年级的一个学期(3至6个月),数人组成调查队(如晋蒙队、蜀汉队、云南事情调查班、胶济调查班、北满间岛经济调查班、长江流域调查班、南洋班等等),乘船坐车,骑马徒步,至中国某地作周密的专题考察。其调查内容涉及各地经济状况、经商习惯、地理形势、民情风俗、多样方言、农村实态、地方行政等等,愈往后期,调查愈趋于专业化。
自1901年至1945年的40余年间,46届近4922名东亚同文书院学生,对中国各省区作地毯式立体调查,线路近700条,调查旅行历时最长的一次,是二期生林出贤次郎1905年的新疆考查,共274天,跋涉天山北路,直抵中俄边境伊犁。
“汉口乐善堂”(1886—1889)—“日清贸易研究所”(1890—1893)—“南京同文书院”(1900)—上海“东亚同文书院”(1901—1939)—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大学”(1939—1945)是日本开展中国调查历时最久、涉及地域最广的系统。
东亚同文书院初址在上海高昌庙桂墅里,1917年迁至徐家汇虹桥路。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虹桥校舍被战火烧毁,书院一度撤至日本长崎。日军占领上海后,书院又返回上海,1938年4月侵占交通大学闵行东川路校舍(交大已于1937年内迁),直至1945年8月日本败降,东亚同文书院大学撤回日本。
爱知大学文学部藤田佳久教授将东亚同文书院的中国旅行调查分为1901年至1905年的肇始期(此间主要有山东调查和武汉调查),1906年至1919年的扩大期(其标志是日本外务省1907年给旅行调查提供3万日元补助金,旅行调查扩及中国各省区),1920年至1930年的圆熟期(调查专业化、细密化,调查材料整理颇见成效,突出者为1921年出齐的18卷本《支那省别全志》,马场锹太郎陆续出版《支那经济地理志》《支那主要商品志》等),1931年至1937年的制约期(“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政府不再支持东亚同文书院的中国调查,其调查活动限制在日军占领区)。
“七七”事变后中日战争全面展开,1937—1945年的调查活动因战争大受影响,故藤田佳久没有为这一阶段给定名称。而就笔者从文献材料所见及对尚健在的东亚同文书院大学后期校友采访得知,此间的旅行调查时断时续,但一直维持到1945年夏,其地域当然限于日军占领区。所以可将这八年称之严重制约期。44期生(1943年入学)土门义男于1998年5月9日在爱知大学接受笔者与刘柏林采访时说,他于1945年初夏参加旅行调查,线路是上海—青岛—热河—东北。36期生春名和雄1999年7月12日在东京霞山会馆接受笔者与刘柏林采访时说,他所参加的旅行组于1939年到江苏南通作社会调查,住在日军营房,并为日军作临时翻译。40期生贺来扬子郎、42期生小崎昌业1999年7月12日在东京霞山会馆接受笔者与刘柏林采访时说,他们所在的两届因战争缘故,旅行调查开展得很不正规。45期生松山昭治于1998年5月9日在爱知大学接受笔者与刘柏林采访时说,他1944年春从日本长崎乘“吉林丸”出航,避过美军潜水艇,从朝鲜半岛西海岸转经山东半岛沿岸,到上海登陆,入东亚同文书院大学就读,只在1945年夏初为高年级同学旅行调查出发送行,自己这一届未及作旅行调查,1945年12月从上海返回日本。可见,东亚同文书院大学的旅行调查一直持续到日本败降。


东亚同文书院中国踏查类文献,约略分为以下几类。
(一)历届学生的旅行日志及调查报告原本或复写本
东亚同文书院历届学生在旅行踏查后,皆须撰写两种文字充作结业书,一为见闻性旅行日志,称“大旅行记”;二为专题调查报告,称“大旅行报告书”。这两种原件交书院图书馆保存,书院组织职员复写四份,分别呈送东亚同文会、外务省、农商务省。
东亚同文书院第10期至第29期各届学生的“大旅行记”、“大旅行报告书”(即1935年以前的原本或复写本),皆为16开和纸(美浓罫纸)本,以日文草书写就,共707册,现藏爱知大学丰桥校舍图书馆,笔者与刘柏林教授曾于1998—2001年间多次前往阅览(当然只读到很少一部分)。因存放多年,纸张色变、草书字迹模糊,包括日文水平甚高的刘柏林君和日本学者也极难识读。
东亚同文书院1936—1943年的“大旅行记”、“大旅行报告书”的原本或复写本现藏中国北京的香港正版全年资料免费大全,笔者与刘柏林于1999年曾在时称北京图书馆的专藏室观其大貌。
香港正版全年资料免费大全和爱知大学图书馆大体完整保存了东亚同文书院中国调查的原始文本。
(二)从旅行日志选编整理而成的年度旅行记
书院学生个人及班队留下数量颇多的“旅行记”“旅行志”“大旅行日记”“大旅行日志”,多由书院印行。此外,书院自第七期开始,历届多编有旅行记年度选本,时下得见的有如下数十种:
《一日一信》(第七期) 明治四十三年(1910)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出版
《旅行纪念志》(第八期) 明治四十四年(1911)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出版
《孤帆双蹄》(第九期) 大正元年(1912)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出版
《乐此行》(第十期) 大正2年(1913)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出版
《沐雨栉风》(第十一期) 大正三年(1914)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出版
《同舟渡江》(第十二期) 大正四年(1915)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出版
《暮云晓色》(第十三期) 大正五年(1916)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出版
《风餐雨宿》(第十四期) 大正六年(1917)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出版
《利涉大川》(第十五期) 大正七年(1918)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出版
《虎风龙云》(第十六期) 大正八年(1919)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出版
《粤射陇游》(第十八期) 大正十年(1921)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出版
《虎穴龙颔》(第十九期) 大正十一年(1922)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出版
《金声玉振》(第二十期) 大正十二年(1923)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出版
《彩云光霞》(第二十一期) 大正十三年(1924)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出版
《乘云骑月》(第二十二期) 昭和元年(1926)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出版
《黄尘行》(第二十三期) 昭和二年(1927)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出版
《汉华》(第二十四期) 昭和三年(1928)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出版
《描线》(第二十五期) 昭和四年(1929)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出版
《足迹》(第二十六期) 昭和五年(1930)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出版
《东南西北》(第二十七期) 昭和六年(1931)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出版
《千山万里》(第二十八期) 昭和七年(1932)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出版
《北斗之光》(第二十九期) 昭和八年(1933)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出版
《亚细亚基础》(第三十期) 昭和九年(1934)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出版
《出庐征雁》(第三十一期) 昭和十年(1935)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出版
《翔阳谱》(第三十二期) 昭和十一年(1936)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出版
《南腔北调》(第三十三期) 昭和十二年(1937)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出版
《风啊吹呀吹》(第三十四期) 昭和十三年(1938)长崎东亚同文书院三十四期生旅行志编纂委员会出版
《靖亚行》(第三十五期) 昭和十四年(1939)东京东亚同文会业务部出版
《大旅行纪》(第三十六期) 昭和十五年(1940)东京东亚同文会业务部出版
《大陆遍路》(第三十八期) 昭和十七年(1942)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大学出版
《大陆纪行》(第三十九期) 昭和十八年(1943)上海大陆新报社出版
二战以后,上海东亚同文书院校友又续编当年旅行记,如昭和四十五年(1970)出版《续千山万里》,昭和五十五年(1980)出版《续风啊吹呀吹》,昭和五十九年(1984)出版《续靖亚行》。
近年来,日本方面继续整理出版东亚同文书院材料,如藤田佳久编《东亚同文书院中国调查旅行记録》(第1—3卷,爱知大学刊),谷光隆编《东亚同文书院大运河调查报告书》,沪友会编《东亚同文书院大旅行记録》等。
(三)调查报告专题选本
调查报告是东亚同文书院历届学生旅行踏查留下的主要文本成果。香港正版全年资料免费大全、爱大丰桥校舍图书馆藏有大批调查报告原本和复写本,亦藏有由东亚同文书院调查编纂部整理出版的多种《调查报告书》,下举“圆熟期”数年之例,可见一斑:
《山东省石炭调查》(1927)
《上海附近食料品市场》(1927)
《南洋华侨之现状》(1927)
《北满间岛金融》(1927)
《山东的劳动者》(1927)
《以上海为中心的船舶业》(1927)
《上海的同业团体(附同乡团体)》(1927)
《华南滇越的劳动状况》(1928)
《佛领印度支那东京华侨调查》(1928)[“佛”即法国]
《比律宾教育调查》(1928)[“比律宾”即菲律宾]
《民国十七年四川各军概况及裁兵事情》(1928)
《东三省铁道调查报告》(1928)
《南支那海运调查》(1928)
《阿片调查》(1928)[“阿片”即鸦片]
《广东地方的丝业调查》(1929)
《南支沿岸都市调查》(1929)
《青岛港之调查》(1929)
《满蒙农家经济状况》(1929)
《北京书业调查》(1930)
《羊毛调查》(1930)
《武汉英人企业大势》(1930)
《南满农民生活状况》(1930)
《粤汉铁路沿线经济调查班贸易调查》(1930)
东亚同文书院此类整理出版的调查报告现存数百种。笔者等编《东亚同文书院中国调查资料选译》三卷本可见其若干侧面。


东亚同文书院及其前身在大规模开展社会调查的基础上,致力于调查素材的综合整理工作,如一八九二年根津一利用“汉口乐善堂”、上海“日清贸易研究所”的调查材料,编纂出版《清国通商综览——日清贸易必携》。该书二编三册2300余页,分地理、交通、运输、金融、产业、惯习等项,成为当时日本从事对华各项活动的百科辞典,也是今人研究清末社会(特别是经济生活)的系统文献。
1901年以后,东亚同文书院、东亚同文会更组织专家,对书院学生的巨量调查报告作综合研究,编纂有一系列的出版物。
(一)专题论著,要者有:
《清国商业惯习及金融事情》,东亚同文书院编,东亚同文书院出版(1904)
《支那经济全书》,东亚同文会编,第1—7辑东亚同文会1907—1908年出版;第8—12辑东亚同文会1908—1909年出版。
《支那省别全志》18卷,东亚同文会1917—1920年在东京编纂出版。第一卷广东省(附香港、澳门),第二卷广西省,第三卷云南省,第四卷山东省,第五卷四川省,第六卷甘肃省(附新疆省), 第七卷陕西省,第八卷河南省,第九卷湖北省,第十卷湖南省,第十一卷江西省;第十二卷安徽省,第十三卷浙江省,第十四卷福建省,第十五卷江苏省,第十六卷贵州省,第十七卷山西省,第十八卷直隶省。
《新修支那省别全志》9卷,东亚同文会1941—1945年在东京编纂出版。第一卷四川省上,第二卷四川省下,第三卷云南省,第四卷贵州省上,第五卷贵州省下,第六卷陕西省,第七卷甘肃省、宁夏省,第八卷新疆省,第九卷青海省、西康省。新修本所涉省区皆为尚未被日本侵占的国统区,此志书显然是为日本攻略大西南、大西北作资料准备。
《以上海为中心的学生运动》,曾根喜久男编着,东亚同文书院出版(1929)
《扬子江流域各省农村经济与农民运动》,镰田尨男编着,东亚同文书院出版(1929)
《农村自治》,泽登誉编着,东亚同文书院出版(1930)
《中国领事裁判论》,东亚同文书院大学东亚研究部编着(1932)
《日本植民政策的台湾实施及影响》,藤次博编着,东亚同文书院出版(1933)
《支那经济的地理背景》,马场锹太郎着,东亚同文书院支那研究部出版(1938)
《支那水运论(附满洲国水运)》,马场锹太郎着,东亚同文书院支那研究部出版(1938)
《对支文化工作论》,东亚同文书院支那研究部编着(1939)
《蒋政权非常时期难民对策立法》,东亚同文书院支那研究部编着(1940)
《湖北省省政调查》,井上俊一郎编着,东亚同文书院出版(1941)
(二)研究中国的刊物及语言研究书刊,要者有:
《支那研究》(1—58号),东亚同文书院支那研究部编
《沪友学报》,东亚同文书院大学沪友同窗会编
《华语萃编》(1—15集),东亚同文书院编
《旅行用语:北京官话》,东亚同文书院编
《沪语津梁》,御幡雅文着,东亚同文书院出版(1926)
《华语月刊》,东亚同文书院华语研究会编


对东亚同文书院中国调查作历史观照,可以获得两重认识。
其一,近代日本进行的中国调查,系“大陆政策”的产物,是为日本侵略中国的战略服务的。在这种调查展开之际,青年鲁迅便指出:“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可容外族之研究,不容外族之探检;可容外族之赞叹,不容外族之觊觎者也。” 清末湖北留日学生也有类似评议:“彼碧眼儿之入吾室以窥伺吾长短”,“包藏祸心” 。 而清末、民国间,“觊觎”中国,“入吾室以窥伺吾长短”的不止是“碧眼儿”(欧美人),近邻日本怀着更强烈的独占中国之心,开展中国调查,窥探中国内里。这一历史真实,国人不可忘却。
其二,日本的官方与民间,在一个长时段运用近代实证科学方法开展周详细密的中国社会调查,有些是对当时中国官方及民间零散资料的集中与整理,有些是运用社会学的实证调查方法采集第一手材料。经数十年积累,日本人掌握了关于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方面的翔实信息,留下卷帙浩繁的见闻録、考查报告,以及在此基础上编纂的志书、类书、研究专著等等文献,为从事晚清、民国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研究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数据,其调查方法的精密、系统,也足堪借鉴。
毛泽东1941年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强调社会调查的重要性,并指出:“中国幼稚的资产阶级还没有来得及也永远不可能替我们预备关于社会情况的较完备的甚至起码的材料,如同欧美日本的资产阶级那样,所以我们自已非做搜集材料的工作不可。” 这里对“中国幼稚的资产阶级”来不及作较完备的社会调查的估量,大体符合历史实情,但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自晚清以降,一些有识之士已开始重视并亲自进行社会调查,如清末的湖北留日学生鉴于“各国人之于其国也,无一事不有调查会,或政府提创之,或人民自组织之”,在1903年成立“湖北调查部”,对在本国、本省开展社会调查有所规划,列举了“政法上之调查”“教育上之调查”“经济上之调查”“实业上之调查”“军事上之调查”“历史上之调查”“地理上之调查”“民族上之调查”“出产上之调查”“交通上之调查”“外人势力上之调查”诸方面的调查细目。 限于条件,这一计划无法在晚清实现。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的某些部门,如地政局,曾组织力量作专题社会调查,留下一批宝贵材料。某些从西方学习社会学、民族学回归的中国学者,作过高水平的社会调查研究,如陈达的《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英文版1939年出版),费孝通的《江村经济》(英文版1938年出版),至今闪耀光辉,被视作社会学范本。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社会调查丛书”(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出版)也不乏佳作,如李景汉的《定县社会概况调查》(1932)便颇有价值。此后,各类调查研究报告续有面世,如费孝通的《乡土中国》(1945)、杨懋春的《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1945)、林耀华的《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英文版1947年出版)、许烺光等人的《祖荫下:中国文化与人格》(1948)等。
这批在艰困的条件下完成的社会调查论著,达到令国际学术界肃然起敬的水平,足证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在社会调查研究领域攀登高峰。当然,就整体而言,清末、民国积贫积弱,战乱频仍,国家与民间无力作大规模、长时段、成系统的社会调查。而日本当年以强势国力为依托,以侵霸中国为矢的,对大江南北、黄河上下、白山黑水、西域大漠进行周密的社会调查,其积累的调查材料、研究著述及运用的调查方法,经过批判性辨析,可以为我所用,也理当为我所用。这正是香港正版全年资料免费大全影印出版东亚同文书院中国调查文献的宏旨所在。
2015年6月7日拟于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友情链接
Copyright◎香港正版全年资料免费大全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9290号 访问量:6784886
发行联系电话:010-66114536 66121706(传真)66126156(门市)